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

◎《入行論釋•善說海》講記  (https://www.theqi.com/buddhism/pusaxin/class115.html)

第八品 靜慮   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

應當堅信解,彼性本應捨。

我們應當堅信:上面所講的名聞利養,從本性來看理應捨離,千萬不要被它束縛了。

我們是希求解脫者,不是希求名聞利養者。名聞利養無有實質,且能引生極大的過患,佛經中說:“彌勒,諸菩薩當了知,利養恭敬能引生貪欲,摧毀正念。”第五品中講過,如果正念被毀,聞思修行、慈善功德都會被毀,所以名聲、利養、財富一點利益都沒有。

對此,我確實有深深的體會:自己的名聲再怎麼大,臨死時一點用處也沒有;所得的受用財產、眾人恭敬再怎麼多,只不過是表像而已。只有為眾生做點事情,人身還算是有價值,否則這個臭皮囊何時完結也不知道,到時候虛度一生,就像水泡一樣破滅,名利又能給自己帶來什麼?

無垢光尊者在《竅訣寶藏論》中說:“名聞利養斷定為迷亂。”這句話,大家要永遠記住!世人對功名利祿極為嚮往追求,日日夜夜為此而操勞,假如它有一絲價值,這樣做也是值得的,但其本質完全是迷亂、錯誤的幻覺,猶如水泡和彩虹一樣,是離散壞滅的無常法,一點恆常性都沒有。

現在對名利樂此不疲的人,包括身穿袈裟的出家人,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呢?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,有時候不禁生起深深的悲哀:在這些人當中,大多數是為了自己的名、自己的利、自己的財富而忙碌,真正認識自己本來面目的人微乎其微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很多修行人醒悟不過來也情有可原,因為他們被外境緊緊制約著,迷失本來面目是可以理解的。但不能永遠這樣下去,這並不是理智的選擇。大家應該依靠善知識的大乘教言,反復思維自己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?是希求名聞利養,還是自身的解脫,抑或是眾生的利益?總有一天,現在的一切都會過去,執著當前的財富名利又有何益?

 

◎星雲大師全集  p226 金碧峰 (https://books.masterhsingyun.org/ArticleDetail/artcle13911)

若人欲拿金碧峰,除非鐵鍊鎖虛空;

虛空若能鎖得住,再來拿我金碧峰。 ──元‧金碧峰

  這一首偈語是講金碧峰禪師修行的故事。禪師他一入定就是很多天,到了該圓寂時,閻羅小鬼夜叉卻到處找不到他,因為禪定中的金碧峰禪師無形、無相,夜叉小鬼只好向城隍、土地公求助。土地公說:「金碧峰禪師是個有道高僧,他一入定是不容易出來的,除非你移動他最心愛的玉缽,讓他誤以為有人要偷他的玉缽,他一急就會出定了!」

  夜叉小鬼一聽,真的就去搖動玉缽,金碧峰禪師聽到玉缽的搖動聲,心一亂,趕快出定一看,原來是兩個夜叉小鬼在搗蛋。金碧峰禪師心想:我一念貪愛玉缽,不但不能在定中安享禪定之樂,還要出定給無常小鬼逮捕,真是劫數。於是立刻將玉缽摜碎,然後重新入定,並留下了這首偈語。

  「若人欲拿金碧峰」,假如有人要捉拿我金碧峰,「除非鐵鍊鎖虛空」,除非用鐵鍊將虛空鎖起來;「虛空若能鎖得住」,虛空是無形無相的,如果能用鐵鍊子鎖住虛空,「再來拿我金碧峰」。夜叉小鬼只能眼睜睜看著金碧峰禪師又入定了,真是無可奈何。

  有一次,清朝的乾隆皇帝南遊出巡至金山寺,與法磬禪師一起站在長江岸邊,他問禪師:「長江一天有多少艘船經過?」「兩艘船!」「怎麼會只有兩艘船?」「一艘為,一艘為,所以只有兩艘船。」

  其實,名利也是緣於人心的貪念和執著。人的貪念、執著,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礙,如果能突破貪、瞋、癡等無明繫縛,自然在人生境界上有很大的轉機。所以說,只要沒有貪念,沒有執著,就不會被繫縛,生死也就不必畏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