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9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 
-【 ◎ 宣「證盟疏」 】-

獨一無侶,無師自悟。人中象王,大法之師。
所可說法,最上最妙。諸佛所遊,常不變易。
受正真法,隨順修行。一切眾生,良福田。 讚歎三寶,恭請證明。
【譯】:(恭敬讚嘆「佛」。)獨一至尊而無有可與相等者;無師教導而能自悟、了見自心。舉止威儀巍巍,大力能荷負一切,如象中之王;所說聖教至高至上,實為了知一切大法之導師。
(恭敬讚嘆「法」。)諸佛所說世出世法,最上最妙,能令眾生,獲菩提妙果。故可度眾生到涅槃岸,永斷一切煩惱,畢竟清淨,而這也就是諸佛所遊居之「涅槃」境界,乃是恆常一如、無有變易的真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。
(恭敬讚嘆「僧」。)稟受佛所教之正真聖法,隨順遵依而如法修行,成就菩提。清淨無穢,廣普無邊,拔救一切眾生,而為一切眾生作良祐福田。 謹一心至誠讚歎「三寶」,恭請垂慈而鑒察證明。
【注:獨一無侶】《大般涅槃經》云:「獨一無侶無師自悟人中象王、人中牛王、人中龍王、人中丈夫。調御人師、為大施主。大法之師,以知法故名大法師、以知義故名大法師、以知時故名大法師、以知足故名大法師、以知我故名大法師、知大眾故名大法師、以知眾生種種性故名大法師、以知諸根利鈍中故名大法師、說中道故名大法師。」T12n0374_p0468a20 《涅槃經疏私記》:「獨一無侶者,無與等故。無師自悟者,了見自心不由他悟故。人中象王者,荷負力大故。X37n0661_p0238c17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 
修齋功德,奉為仰贊。出家四眾,福慧雙修。 萬行圓成,三觀妙悟。住持三寶,無令斷絕。
【注:出家四眾】即 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。
【注:萬行】一切之行法也。 菩提心論曰:「復經三僧祇劫,修六度萬行,皆悉具足,然證佛果。」 (佛學大辭典)
【注:三觀】諸家說三觀,以天台之三觀為最普通:一、空觀,觀諸法之空諦也。 二、假觀,觀諸法之假諦也。 三、中觀,此有二。觀諸法亦非空,亦非假,即是中,謂為雙非之中觀,觀諸法亦空亦假,即是中,謂為雙照之觀。(佛學大辭典)

修齋功德,奉為仰贊。宏教伽藍,大闡祖道。 法華大義,止觀正宗。有說有行,貴逃數寶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之功德,敬奉祝贊:宏教之寺院道場,闡揚光大宗門祖師之道。無論是對《法華》圓實大義,或是「止觀」正義宗旨,都能於「教」研說,並且於「行」實修;重要的是「解行並重」,而非言而不行的說食數寶。

修齋功德,奉為仰贊。修禪叢席,徹悟祖道。 單傳心印,見性成佛。宗說兼通,貴祛闇證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之功德,敬奉祝贊:修禪之禪林叢席,徹究明悟宗門祖師之道。教外別傳以心印心,直指人心見性成佛。不但能悟禪門宗旨而「宗通」,同時也能通達教理、說法自在而「說通」;重要的是「宗說俱通」,而非耽於禪坐卻不知教相的「暗證」。
【注:闇證】以坐禪工夫為專,而暗於教文之義理者。止觀五上曰:「非暗證禪師,文字法師,所能知也。」(佛學大辭典)

修齋功德,奉為仰贊。奉律伽藍,深明祖道。 遮性兩戒,止作二門。有說有行,貴逃毀足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 ◎ 為施主推廣普度之意、發願報恩】-

孤蟾高照,江河沼沚現影無偏。一雨均霑,草木根莖受潤不別。
是知此日所營梵福。豈唯私門獨被洪休。要須專主於博施。始可得稱於普度。
【譯】:皎月懸空高照,凡江河沼沚之處都映現著月影,明月普照而無偏私。雨水甘霖普降,則草木根莖植物之類都蒙受到潤澤,均霑而無分別。
 因此可知,今日所營修之清淨福德,豈只僅是為了私己一家獨自蒙受洪福而已。更重要的是,必須專致注重於慈悲地廣博普施,就如上面所說的皎月與雨水,平等無私無分別,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「普度」。
【注:梵福,清淨也。
【注:一雨譬喻佛法如一雨之普潤眾生。佛說一乘法詮示一實相之理,無二三之別,猶如雨水之下降,草木得蒙滋潤。(佛光大辭典)

敬推齋意。虔發願言。用舉殊勳。仰酬至化。
是以 元首恭祝,百辟俱資。懷父母之生成,感師友之訓誨。蒙受故業,銜荷舊恩。
念衣食之自來,暨屋廬之託處。當思報本,豈不知心。
至若贊兩儀育物之權,明三教誘人之道。皆陳宏誓。冀表真誠。
敢對慈悲。特伸披露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6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-

齋法之備,振古絕今,當莫有過於此者。罄法界,等聖凡,即水陸空行,一切有生,悉舉而普度之。如為一人,眾多亦然。既飽以食,又施以法。法施食施,無有二相。淨名所謂,於食等者,諸法亦等。諸法等者,於食亦等。
【譯】:「水陸」齋法的周備圓滿,可謂振鑠千古而超絕當代,應當沒有能超越勝過於它的了。盡法界,平等供養四聖與六凡,對所有行於水、陸、空的一切有情眾生,通通列舉而平等普度。對一人是如此,即使對無量眾生,也仍然還是如此。不但施「食」,普令一切有情皆得飽滿,更又施以「法」,普令眾生皆得清淨解脫。然「法施」與「食施」,其實一如無有二相。也就是《維摩詰經》中維摩長者所說的,若能於「食」中,體見平等的真理,那麼也就能體見到一切諸法平等的真理了;而同時能在諸法中察驗到法法平等的真理,那麼,「食」也為諸法之一,自然也就平等了。(一切諸法,法性悉皆平等。)
【注:如為一人,眾多亦然】《妙法蓮華經》:「我觀一切,普皆平等,無有彼此,愛憎之心。我無貪著,亦無限礙,恒為一切,平等說法。如為一人,眾多亦然,常演說法,曾無他事。」(T09n0262_p0020a13) (※謂佛恒為一切眾生,平等說法,無有彼此親疏愛憎、賢愚貴賤之分別,故云「平等說法」。而且,佛為一人,如是說法;若為多人,乃至為無量無邊聖凡大眾,也如是說法,是謂「平等說法」。)

蓋此大乘法食,體是法界。法界之理,只一三諦。然則於食於法,均是三諦。而此理未嘗不平等也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-

陳隋之間,此法暫隱。至唐高宗咸亨年中時,則有西京法海寺。英禪師者。因夢中往泰山府君所,為演法事。後過旬日,獨坐方丈。見一異人,衣冠甚偉。前來告曰,弟子向於府君所,竊覩尊容。且知慈德,及物甚多。弟子聞世有水陸大齋,可以利霑幽品。其文是梁武所集。今大覺寺吳僧義濟得之,久寘巾箱,殆欲蠹損。願師往求之。以來月十五日,如法修設。英公許之。尋詣大覺,果得其文。遂克日依法修齋。既畢。復見向異人,與徒屬十數人來致謝曰。弟子即秦莊襄王也。
【譯】:梁朝之後,到了陳(557~589)與隋朝(581-618)之間,「水陸法會」的流傳,暫時衰隱。直到唐朝高宗咸亨(670~673)年中時,則於西京法海寺,有一位英禪師,因於夢中前往泰山府君宮殿開演法事。過了十天,當獨自安坐於方丈室時,忽見一位衣冠穿著非常盛偉的神異之人,前來表白說:「弟子之前於泰山府君宮殿,親自得見禪師尊容,而且感知您的慈悲勝德高超,恩及萬物。因弟子聽說世間有『水陸大齋』的法會,功德殊勝,可以利益幽冥眾生;其儀文是梁武帝所集撰,於今為大覺寺的吳僧義濟所收藏,然而因久置於小經書箱中,幾乎要被蠹蟲蛀蝕損壞了。懇願禪師前往大覺寺求取『水陸儀文』,而於次月十五日,依儀如法修設『水陸大齋』法會。」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 ◎ 普說水陸緣起 】-

洪惟釋迦牟尼大聖人。不動法身,垂應茲土。其於一代施化之迹。皆有可觀。
是故初為高山王機,演說大教。而其小根聾啞,未堪所聞。
於是不得已,而調之以三教之漸。歷之以四時之久。逮乎機既淳熟,時亦將至。靈山一會極暢本懷。大事因緣,得以開顯。
指九界之權即一實之道。點眾生之情,即諸佛之智。始知四十餘年不務速說者,於此更無餘蘊。
【譯】:釋迦牟尼佛,大覺至尊之聖者!法身湛然周遍不動,但為愍濟苦難眾生而垂應化之身,示現降誕於此娑婆世間。於其一生中施設教化之權迹,歷歷可見、巍巍可觀。
因此,佛於成道最初,演說最上之華嚴義理,猶如日出之時,先照高山,而為「高山王機」之利根菩薩,宣說《華嚴經》圓頓大教;但於小乘根機者,卻茫然如聾如啞,未能堪受所聞而得化益。(華嚴時)
於是,佛不得已,只好隨應機宜而調適,先以藏、通、別之權門三教,循序漸進而教化,經歷了華嚴、鹿苑、方等、般若等前四時,約四十餘年之久。直到聞法根機已臻於純熟,而時機也將圓滿;故於靈山會上稱性而談,極暢如來出世本懷,開權顯實,弘闡開顯了「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而出現於世」的道理,欲令眾生「開、示、悟、入」佛的知見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
-【 ◎獻六塵妙供。 一、香 】-

維此妙香真法供。久修戒定慧為熏。
以由中道觀心融。徧法界中常奉供。
【譯】:奉此妙香真法供養,此乃久修戒、定、慧所熏習成就。
並由中道妙觀圓融成氤氳香雲海,盡遍十方法界中而常奉供。

我佛如來有獻香真言。謹當宣誦。
【譯】:仰遵我佛如來有獻香真言,於茲恭謹宣誦:

唵薩婆怛他揭多。杜婆布闍瞑伽。三慕達囉。窣癹囉拏。三末曳。[合牛三徧 )

 主法想此所獻香雲,徧滿十方聖賢之前,一一如法供養。

-【 ◎獻六塵妙供。 二、花 】-

維此妙華真法供。久修萬行為莊嚴。
以由中道觀心融。徧法界中常奉供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席】

一心奉供。發揚水陸,流通至教,修儀繼軌,歷代大士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違本誓。安住道場。是日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敬奉供養,一切發揚「施食、水陸」儀法、流通「普度」至教、修訂儀法、繼述儀軌等歷代諸位大士,及諸眷屬
恭敬祈願諸大士等,無違本誓願力而安住於「水陸大齋勝會」道場,於是日今時,納受大眾誠心之供養。

○西域阿難為起教。東土勸行始夢僧。 誌公贊機梁祖興。僧祐秉法初建會。
○唐代英公復中行。印師感驗賾師述。 內翰蘇公親製讚。節推楊氏為修文。
○四明東湖重繼述。雲棲真寂再中興。 惟茲相繼最功高。故我今辰勤奉供。
 請對照於「請上堂」中第十席之原文p.107 ~ 108,及其中之【注】。)
【譯】:昔於西域印度,阿難尊者禮請世尊教以「具斛施食」之道,此為「施食」起教之根本;而於東土中國,遂有梁朝神僧示夢之神應而勸化興修此法。經誌公大士贊順機宜之勸發,而由梁武皇帝興制「水陸」儀文;復由僧祐律師親自秉法宣文秉法,而初始修建「水陸會」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1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九席】
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,護佛舍利壇塔,伽藍齋戒,護國鎮宅,諸大神王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違本誓。安住道場。是日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敬奉供養,十方法界一切護衛佛舍利、戒壇佛塔,守護伽藍、齋戒,以及護衛國土、鎮宮宅等諸大神王眾,及諸眷屬
 恭敬祈願十方法界一切諸大神王眾等,無違本誓願力而安住於「水陸大齋勝會」道場,於是日今時,納受大眾誠心之供養。

○佛舍利光常照世。伽藍壇塔徧莊嚴。 三歸五戒有堅持。諸大天神俱宿衛。
○鎮國安家能錫祐。護人育物為延祥。 六齋觀察四天王。太子巡行并使者。
○南盡閻浮咸助化。東漸震旦亦蒙休。 十方無量眾神王。於此一時俱奉供。
 請對照於「請上堂」中第九席之原文p.104 ~ 106,及其中之【注】。)
【譯】:佛舍利乃戒定慧之所熏修,光明普曜而常照世間;而伽藍寺院與諸戒壇、佛塔,則恆遍莊嚴;乃至於敬受三歸、嚴守五戒者,心有堅持而無所毀犯;凡此在在處處,諸大天神等眾,必皆輪番而勤護宿衛以令吉祥。

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0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八席】
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,十大明王,穢迹金剛,護法諸天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違本誓。安住道場。是日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敬奉供養,十方法界一切之十大明王,穢迹金剛,諸大天王,護法諸天等,及諸眷屬
 恭敬祈願十方法界一切諸大明王、金剛、天王、護法諸天等眾,無違本誓願力而安住於「水陸大齋勝會」道場,於是日今時,納受大眾誠心之供養。

○十大明王同穢迹。華嚴海會眾天王。 梵王帝釋四門天。功德辨才摩哩制。
○密迹散脂韋馱等。樹神善女及堅牢。 藥叉鬼母大天神。至此俱稱為護教。
○八部天龍聞法者。二十八類顯威雄。 十方無量大權天。於此一時俱奉供。
 請對照於「請上堂」中第八席之原文p.102 ~ 103,及其中之【注】。)
【譯】:恭謹禮敬,大威德不動尊等十大明王,及穢迹金剛聖者;華嚴海會中妙燄海大自在天王等眾天王;大梵天王、帝釋天主,與持國、增長、廣目、多聞等四天王;大功德天、大辨才天天母、與摩哩制(摩利支)天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9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七席】
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,助宣佛化,持明造論,五神通仙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違本誓。安住道場。是日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敬奉供養,十方法界一切弘揚助宣佛之教化、持誦明咒、造五明論,具足五神通等諸位大仙眾,及諸眷屬
恭敬祈願十方法界一切諸大仙等,無違本誓願力而安住於「水陸大齋勝會」道場,於是日今時,納受大眾誠心之供養。

○過去恆沙諸佛世。因中同行五神通。 釋迦千聖轉輪王。共入雪山俱得道。
○歌利割身能忍辱。瞿曇團血復成人。 華嚴毗目善財參。領攝萬徒為上首。
○造論五明宏正法。持身苦行誘當機。 十方無量大權仙。於此一時俱奉供。
 請對照於「請上堂」中第七席之原文p.100 ~ 101,及其中之【注】。)
【譯】:諸位五神通大仙,早於過去恆沙劫一切諸佛世,跟隨諸佛於因地同行同修。例如往昔因地時,同釋迦世尊一起共千位轉輪聖王,捨國出家,一同入雪山修行,而都終能得道。

04 《第四 行供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六席】
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,傳揚教法,禪律諸宗,諸祖師僧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違本誓。安住道場。是日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敬奉供養,十方法界一切傳持弘揚教法、禪律等諸宗,諸位祖師僧眾及諸眷屬
恭敬祈願十方法界一切諸祖師僧等,無違本誓願力而安住於「水陸大齋勝會」道場,於是日今時,納受大眾誠心之供養。

二十八傳迦葉始。就中龍猛道尤尊。 教宏止觀盛天台。禪號別傳從達磨。
載仰東林修淨業。洪惟國一演華嚴。 慈恩灌頂法性宗。至矣南山興律學。
歷代譯經造懺者。四依應世十科分。 十方諸祖聖賢僧。於此一時俱奉供。
 請對照於「請上堂」中第六席之原文p.98 ~ 100,及其中之【注】。)
【譯】:諸位祖師僧等,如西天二十八祖,自摩訶迦葉初祖始、而至達磨尊者,其中第十四祖龍猛(龍樹)尊者,(弘「中觀性空」之道,為「八宗共祖」),尤其普受尊崇。而北齊慧文大師依龍樹尊者中觀論,發明妙理,續傳南嶽慧思而至天台智顗大師,演教宏宗,闡揚止觀,興盛「天台」宗門。至於禪宗,則由達磨尊者於梁武帝時從西土來到中國,別傳禪法而及於六祖慧能等諸大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