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-【 ◎ 普說水陸緣起 】-
洪惟釋迦牟尼大聖人。不動法身,垂應茲土。其於一代施化之迹。皆有可觀。
是故初為高山王機,演說大教。而其小根聾啞,未堪所聞。
於是不得已,而調之以三教之漸。歷之以四時之久。逮乎機既淳熟,時亦將至。靈山一會極暢本懷。大事因緣,得以開顯。
指九界之權即一實之道。點眾生之情,即諸佛之智。始知四十餘年不務速說者,於此更無餘蘊。
【譯】:釋迦牟尼佛,大覺至尊之聖者!法身湛然周遍不動,但為愍濟苦難眾生而垂應化之身,示現降誕於此娑婆世間。於其一生中施設教化之權迹,歷歷可見、巍巍可觀。
因此,佛於成道最初,演說最上之華嚴義理,猶如日出之時,先照高山,而為「高山王機」之利根菩薩,宣說《華嚴經》圓頓大教;但於小乘根機者,卻茫然如聾如啞,未能堪受所聞而得化益。(華嚴時)
於是,佛不得已,只好隨應機宜而調適,先以藏、通、別之權門三教,循序漸進而教化,經歷了華嚴、鹿苑、方等、般若等前四時,約四十餘年之久。直到聞法根機已臻於純熟,而時機也將圓滿;故於靈山會上稱性而談,極暢如來出世本懷,開權顯實,弘闡開顯了「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而出現於世」的道理,欲令眾生「開、示、悟、入」佛的知見。
佛並明示指出:所謂「三乘六道」之九界權法,其實即是唯一佛乘之真實道理,(開權顯實而權實不二)。也指點出:一切眾生的虛妄情識,其實即是諸佛真心之智,本來清淨,(了妄即真而真妄不二)。如此而顯至道之幽微,方知四十餘年來,佛所不急於速說的圓教實法,至此「法華涅槃時」,都已究竟宣說圓盡,更無有任何餘遺。
【注:洪惟】發語詞。含推崇、讚嘆之意。
【注:高山王機】①《佛祖統紀》:「華嚴云:如日初出先照高山(妙玄)。日喻教主,高山喻別圓之機;大機當熟故,先蒙如來慧光所照。涅槃云:從牛出乳,譬從佛出十二部經(妙玄)。 玄文言大機稟教即破無明行如醍醐者(文)此指華嚴高山王機也。涅槃言從牛出乳者,此約一化指聲聞聾啞也。」(T49n2035_p0149c24)②《觀音玄義記》:「故華嚴六義,高山王機即入地住,窮子迷悶見思全在。…」(T34n1727_p0896c15)
至於中間備明眾善,能為緣種。將可以成就萬行,莊嚴法身本有之德者,則無不讚之。然於眾善之中,求其事簡而功最深者,唯施食一法門爾。
【譯】:至於自「華嚴」以迄「法華涅槃」五時中的教化,也很清楚完備的闡明了種種清淨善法,都能成為善根因緣種子。因此,對於凡是可以成就六度萬行,能自莊嚴「清淨法身本具之德」的一切善法,無不加以稱讚而鼓勵。然而,於所有的眾善之中,若要尋求一種於「事行」上至為簡約,而其「功德」卻最深最廣的,那就唯有「施食」這一法門了。
是故昔在阿難尊者,嘗於靜夜,見燄口鬼,前至白言。卻後三日,當生鬼趣。
爾時阿難甚大驚怖,白佛求救。而世尊乃教之以具斛施食之道。且復授以陀羅尼法。俾詛少為多,以成法供。上奉三寶。次及婆羅門。下則施諸餓鬼之眾,咸命捨彼鬼身,生於天上。
而阿難尊者,遂得以免三日之必死。延百年之具壽。其為自他得益之多,有如此者,此即施食起教最初根本也。
【譯】:由於往昔阿難尊者獨居靜處時,曾於夜間見一焰口惡餓鬼來到面前告說:「三日之後,你將命終,並即墮於餓鬼道中。」
當時,阿難非常驚惶恐怖,身毛皆豎,即趕往佛所頂禮求救;世尊便教阿難「具斛施食」的法門,並授以陀羅尼加持之法,令所施由少轉化為多而充足,乃至於成就法供養,上則奉獻供養三寶,中則供養諸婆羅門仙,下則施與諸餓鬼之眾,令諸鬼眾悉得飽滿,脫捨鬼身而生於天上。
而阿難尊者也即由此施食之法,不但得以免除三日後死墮鬼趣之苦,反而能增長福德壽命延生至百二十歲之高壽。則可見「施食」法門,能令自他消災難、得利益之功德之大,竟是如此廣大不可思議!而這也就是後世依教奉行「施食」法門的最初根本由來。
【注:具斛施食之道】詳見《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》:「爾時阿難獨居靜處念所受法。即於其夜三更已後,見一餓鬼名曰焰口;其形醜陋身體枯瘦,口中火然咽如針鋒,頭髮蓬亂爪牙長利甚可怖畏。住阿難前白阿難言:卻後三日汝命將盡,即便生於餓鬼之中。是時阿難聞此語已,心生惶怖問餓鬼言:若我死後生餓鬼者,行何方便得免斯苦。 爾時餓鬼白阿難言:汝於明日,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,并百千婆羅門仙等,以摩伽陀國所用之斛,各施一斛飲食,并及為我供養三寶,汝得增壽,令我離於餓鬼之苦得生天上。 阿難見此焰口餓鬼,…又聞如是不順之語,甚大驚怖身毛皆豎。即從座起疾至佛所,五體投地頂禮佛足,身體戰慄而白佛言:願救我苦,所以者何?……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:汝今勿怖我有方便,令汝能施若干百千恒河沙餓鬼,及諸婆羅門仙等種種飲食;勿生憂惱。佛告阿難有陀羅尼,名曰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;若有誦此陀羅尼者,即能充足俱胝那由他百千恒河沙數餓鬼,及婆羅門仙等上妙飲食。如是等眾乃至一一,皆得摩伽陀國所用之斛七七斛食。阿難我於前世作婆羅門,於觀世音菩薩所,及世間自在威德如來所,受此陀羅尼故,能散施與無量餓鬼及諸仙等種種飲食,令諸餓鬼解脫苦身得生天上。阿難汝今受持,福德壽命皆得增長。」(T21n1313_p0464b28)
至我此土。梁武皇帝,萬機餘暇,遊心佛理。嘗於夜間,夢一高僧來謂帝曰。六道四生,受苦無量。宜建水陸大齋,以普濟之。
帝於明旦,問諸羣臣沙門,莫知其義。唯誌公大士,勸帝廣尋經教,必有因緣。帝即遣迎大藏於法雲殿,積日披覽,創造儀文,三年乃成。
【譯】:以至於到了中國梁武帝時,於朝廷日理萬機之餘暇,潛心鑽研佛法義理;曾於夜間,夢到一位高僧來對他說:「六道中『胎卵濕化』四類眾生,各受無量眾苦,甚可憐憫,宜啟建水陸大齋法會,而普遍予以濟度。」
武帝於第二天早晨,便以夢境徵問諸位大臣與沙門,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。唯有寶誌公大士,勸武帝應當遍覽經教而廣尋之,此事必定有特殊之因緣來由。於是武帝便派人迎請大藏經典於法雲殿內,積日累月的翻閱披覽,據以創制此一法會之儀文,歷經三年而終於有成。
遂於廣內,嚴建道場。手捧儀文,悉停燈燭。告白三寶,而自誓曰。若此儀文,理協聖凡。願拜起燈燭,不爇自明。若此體式未詳,無所利益,其暗如初。
【譯】:於是,便於藏經殿內,嚴淨而啟建道場。武帝親自以雙手恭敬捧著儀文,並將所有燈燭通通熄滅,誠懇稟白三寶,自發誓願說:「如果此儀文,法理契符聖意、順益凡情,願於我禮拜起身之時,燈燭都能不燃而自明;反之,倘若此儀文之體制法式仍未臻詳盡,對眾生沒有什麼利益的話,則我起身之時,燈燭依然不明而幽暗如初。」
【注:廣內】指宮廷藏書之所,或帝王之書庫。
言訖一禮,燈燭盡明。再禮宮殿震動。三禮空中雨花華。乃於江上金山名勝之地。以二月望日。始命僧祐律師,親宣其文。當時利益羣品,應驗非一。齋法之行,於茲為盛。此是水陸起教之始。竊詳其事,即阿難施食之遺意也。
【譯】:說完便行禮一拜,所有燈燭盡皆通明;再拜而宮殿震動;三拜則空中現雨花之瑞相;足以印證此儀文之功德,誠然不可思議。因此,便在(鎮江)江上名勝地之「金山寺」,擇二月十五月圓之日,請僧祐律師躬親宣誦此儀文,當時即普遍利益眾多群生,感應靈驗的事蹟也非常多。於是,此一齋法勝會日漸廣為流傳盛行,而致倍極隆盛。這便是「水陸法會」啟建的最初開始。由上整體看來,詳細審思「水陸法會」的儀法精神,其實也就是阿難尊者「施食」法門所蘊涵的意義啊!
【注:竊】私也。自謙之詞,謙虛地表達自己的見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