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第九瞋心不受悔戒。若佛子。自瞋。教人瞋。瞋因,瞋緣,瞋法,瞋業。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善根無諍之事。常生慈悲心。孝順心。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,乃至於非眾生中,以惡口罵辱。加以手打,及以刀杖,意猶不息,。前人求悔,善言懺謝,猶瞋不解者。是菩薩波羅夷罪。
【譯】:第九重戒即是「瞋心不受悔戒」。若身為佛子,不論是自己心懷瞋怒而不原諒別人、或是教令他人瞋恚不恕;或初萌一念瞋心為因、怨讎境現助成為緣、巧設種種打罵方式為法、瞋心污辱為業等;都是犯了「瞋心不受悔」的重戒。當知,菩薩應當發起一切眾生本具的平等善根,而無有鬪諍之事;等視眾生如子而常生慈悲之心,念眾生猶父母而常生孝順之心。因此,若菩薩反卻對一切眾生、乃至對一切「幻化、無情」等「非眾生」,懷瞋心而惡口謾罵侮辱(口業),並加以用手撲打、刀杖割虐傷害(身業),恨意猶不能止息(意業);甚至於當所瞋怒的對象前來悔過請求原諒、乃至低聲下氣好言懺罪道歉,還仍然瞋恨而不肯釋懷,這就是犯了極惡的「菩薩波羅夷罪」!
【注:瞋心不受悔】①《梵網經菩薩戒略疏》:「或人觸犯於己,或己觸犯於人。彼人知過,誠心求懺,而菩薩內懷瞋心,外現不受之相。」(X38n0695_p0716b01)②《梵網經直解》:「瞋者,謂含毒在心,發於面目,身心不甯之相。前人偶爾相觸,轉向求悔,而不受其懺謝。即上違佛教、下乖接引、中失本心。」(X38n0697_p0844c07)
【注:常生慈悲心,孝順心】《梵網菩薩戒經義疏發隱》:「慈悲者,觀諸眾生如保赤子,不忍傷也。孝順者,觀諸眾生如己父母,不忍逆也。」(X38n0679_p0176c02)
【注:非眾生】①《佛說梵網經初津》:「非眾生者,有其二對。一、真化對,謂變幻化作者是也;彼雖無情,作有情想,而行瞋辱,亦犯輕垢。二、聖凡對,則諸佛聖人是也。」(X39n0700_p0112a04) ②《梵網經直解》:「非眾生者,即佛乃至賢聖,或及變化人也。」(X38n0697_p0845a07)③《梵網經記》:「釋曰,…非眾生者無情之物。如蹶倒罵地等。」(X38n0682_p0254c21)④《梵網經菩薩戒注》:「乃至於非眾生中,嗔心猛烈,觸目違情,便生怨根於無情嗔。」(X38n0691_p0565c08)
第十謗三寶戒。若佛子。自謗三寶。教人謗三寶。謗因,謗緣,謗法,謗業。而菩薩見外道,及以惡人,。一言謗佛音聲,如三百矛刺心。況口自謗。不生信心,孝順心。而反更助惡人,邪見人謗者。是菩薩波羅夷罪。
【譯】:第十重戒就是「謗三寶戒」。若身為佛子,不論是自己謗亂正法毀罵三寶、或是教令他人毀謗三寶;或初萌一念邪癡之心為因、邪見助成謗事為緣、巧說種種虛假邪惡為法、務在毀謗三寶為業等;都是犯了「謗三寶」的重戒。當知,菩薩若是聞見外道及邪迷惡人口出邪語,即使只是一句輕微的謗佛惡言,其音入耳便如三百利矛攢刺心中,哀痛難忍;更何況是自己親口反出謗言。當知,佛為人天導師,如大慈悲父,若菩薩不生敬信心、不生孝順心,卻反更幫助邪迷惡人與邪見愚人毀謗三寶,這就犯了極惡的「菩薩波羅夷罪」!
【注:謗三寶戒】《梵網經菩薩戒略疏》:「自以邪見謗亂正法。非謂毀罵之謗;設其毀罵,罪猶可悔。故戒本經,名謗亂正法戒,亦云謗菩薩藏也。」(X38n0695_p0716c07)
上來特為汝輩。宣說十重戒相。應當奉持。若能如是用心。是為善行菩薩之道。願行具足。聖品可登。故此奉勉。切須敬謹。
【譯】:以上,已特地為爾等六道佛子,宣說十種極重根本惡禁戒的種種相狀,爾等大眾應當嚴謹奉持無犯缺。如果能這樣用心而堅持戒法嚴淨身心,才是真實正確的修行菩薩道;如此廣發菩提願而精進修行,願行具足圓滿,必可親證佛果,上登聖品之位。故謹於此奉勸勉勵爾等,一定要恭敬信受而嚴謹奉行!
【○ 讚佛偈】
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
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
【譯】:慈悲的阿彌陀佛,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;相好莊嚴無有能及、清淨光明無與倫比。 眉間白毫柔軟瑩潔,宛轉右旋,有如五座須彌山之大;深青色的佛眼,澄淨清澈,縱廣如四大海之闊。
而且阿彌陀佛的常光遍照,於圓光中化出無量無邊的化佛;還有眾多的化菩薩,也同樣是無量無邊。 由於因地廣發四十八願度化眾生,如今願滿而成就佛果,以九品蓮花接引所有念佛眾生 故慈悲接引九品眾生,普令出離同渡生死煩惱苦海而往生清淨極樂的淨土。
【注:讚佛偈】①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:「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。阿難當知,無量壽佛身,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,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;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,佛眼清淨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,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。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,於圓光中,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;一一化佛,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,以為侍者。」(T12n0365_p0343b16) ②《阿彌陀經註》:「『阿彌陀佛身金色。相好光明無等倫』阿彌陀佛,總舉法報化三身也。身金色,單指報身也。相大而好小。無等倫者,無可為比也。『白毫宛轉五須彌。紺目澄清四大海』此於無可比中,強作比譬也。兩眉中間白毫,八棱中空,宛轉右旋,其大如五座須彌山也。紺,青也。四大海,言其大也。皆指報身也。『光中化佛無數億。化菩薩眾亦無邊』化佛有大小,大者千尺小者丈六。每一化佛,有二化菩薩為侍者,左觀音右勢至也。病中人往生時,所見接引之佛,即此化身也。『四十八願度眾生。九品咸令登彼岸』九品,指蓮花品數也;於上中下之內,各各開出上中下,故成九品。彼岸,成道之地也。」(X22n0432_p0908a23) ③四大海:指有情眾生之身體。有情之身由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所組成,猶如苦海,故稱四大海。宋朝擇英法師作讚佛偈:「阿彌陀佛身金色,…九品咸令登彼岸,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」偈中之「五須彌」乃指眾生由五蘊色心相聚而成之我慢山,高如五須彌;「四大海」則指由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所組成之身,為一切苦之本。阿彌陀佛以白毫相光宛轉於眾生五蘊須彌我慢之山,令眾生破除八萬四千煩惱,去除我、法二執;又以紺青慈目照見眾生,令悟四大皆空,苦海澄清,歸於極樂。〔淨業綱要(靈源)〕(佛光大辭典)
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 阿彌陀佛
南無阿彌陀佛 (為六道念佛千聲)
→ ...( 續接 08《第八 為下堂說冥戒》注釋淺譯 (11) )...
水陸《第八說冥戒》
「以九品蓮花接引所有念佛眾生」 改為 「故慈悲接引九品眾生」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