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宣疏】-

(○ 正表宣疏 )


奉延三寶,畢集諸天。已安住於道場,復證明於齋法。
上來脩建,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。茲當奉請上堂十席聖賢,已荷光臨。必因疏旨,用達自情恭對敷陳,伏惟采聽。
【譯】:恭敬地奉請三寶,並邀集諸天聖賢全部駕臨;於今均已安住於此道場,為殊勝的「水陸大齋法會」作印證。
法會上來,已圓滿修建「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」。於今恭敬奉請「上堂」十席聖賢,並已蒙慈悲而大駕光臨。因此,當須宣陳「證盟疏」之意旨,用以表達我等至誠之衷情。謹恭敬伏對十席聖賢宣陳如下,敬請聽證而明鑑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
-【◎奉請浴畢著衣回壇】-

沐如來金剛身,示同塵凡之法。著舍那珍御服,用嚴尊特之容。惟大聖之既臨,諒羣從之必至。
是則星羅開士,霧擁聲聞。梵王執蓋以當空,帝釋散花而布地。
飛旛前導,鳴樂後隨。冀俯就於道場,用肅成於齋事。
【譯】:敬奉如來沐浴金剛莊嚴之身,權示佛法不離塵凡世間之法。復再奉請穿著功德莊嚴之殊勝服,用表嚴飾勝應尊貴之殊容。如今既蒙諸佛大聖慈悲駕臨,相信隨從之聖賢等眾也必同駕而臨。
因此,諸位菩薩環繞如星羅列,眾多聲聞隨行如雲簇擁。同時,梵王執寶蓋以當於虛空,帝釋散香花而遍舖於地。
旌旛飛揚以為前導,妙樂齊鳴而為後隨。虔恭冀望三寶聖賢等眾,(沐浴著衣之後)垂慈回駕而臨道場,威儀莊嚴而圓滿成就水陸大齋之法事。

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奉請沐浴】-

金剛正體,豈非堅密之身。玉毫淨光,斯為真實之相。
畢竟本來無垢,當知何處有人。是則開陳沐浴之門,為欲洗滌塵勞之類。
冀回蓮瞬,俯鑑葵傾。將奉導於聖儀,幸前臨於溫室。
【譯】:諸佛正體,湛寂凝然,本為金剛之身,難道不是堅實嚴密而圓滿殊勝的嗎?白玉毫相,皓潔光潤,普放淨光明照十方,此即為如來真實之相。
故知寂滅清淨之身,本來畢竟無有染垢;慧觀法界空性,諦知一切悉皆清淨無我。因此,於今所以施設「沐浴」的儀法,為的是要藉此而洗淨煩惱垢重的眾生之類啊!
衷心冀望諸佛慈悲,稍瞬青蓮佛眼而垂視;俯察明鑒大眾的仰慕之心,誠敬殷切猶如葵花向日而傾轉。謹將遵奉導行「沐浴」之聖潔儀式,敬請一切聖賢移駕,前往浴室。
【注:金剛正體金剛體,如金剛堅固之身體也。指佛身功德而言。維摩經方便品曰:「如來身者金剛之體,諸惡已斷,眾喜普會。」註:「什曰:如來身無可損若金剛也。」新譯仁王經中曰:「世尊導師金剛體,心行寂滅轉法輪。」良賁疏中一曰:「金剛體者堅固具足,體者身也。佛身堅固猶如金剛。」  正體,此謂佛之本體。(佛學大辭典) 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》:「金剛正體湛寂凝然。」(T47n1997_p0761a12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席】

一心奉請。發揚水陸。流通至教。製儀立法諸大士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一切發揚「施食、水陸」儀法、流通「普度」至教、製訂儀法、繼述儀軌等歷代諸位大士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發揚施食,流通至教,阿難陀尊者聖師。
最初示夢,勸興水陸,梁朝神僧聖師。
勸發製水陸儀,梁朝誌公尊者聖師。
製水陸齋儀,國主救世菩薩,梁武皇帝。
最初建會,秉法宣文,梁朝祐公律師。
中興水陸齋法,唐朝法海英公禪師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1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九席】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護佛舍利壇塔。伽藍齋戒。護國鎮宅。諸大神王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十方法界一切護衛佛舍利、戒壇佛塔,守護伽藍、齋戒,以及護衛國土、鎮宮宅等諸大神王眾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護佛舍利,般支分婆多祈利等,四大軍主。
護戒壇,堅固光耀,淨雲音等。十二大神王。
護佛塔,脩利犍陀摩利跋陀等。五大神王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0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八席】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,十大明王。穢迹金剛。諸大天王。護法諸天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十方法界一切之十大明王,穢迹金剛,諸大天王,護法諸天等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大威德不動尊等。十大明王。穢迹金剛聖者。
華嚴會中,妙燄海。大自在天王等,諸天王。
妙莊嚴宮,大梵天王。忉利天宮,帝釋天主。
多聞天王。持國天王。增長天王。廣目天王。
摩訶天女。大功德天。大辯天天母。摩利支天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9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七席】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,助宣佛化。持明造論,五神通仙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十方法界一切弘揚助宣佛之教化、持誦明咒、造五明論,具足五神通等諸位大仙眾,及諸眷屬
【注:助宣】《法華經句解》內,解釋「助宣」之意云:「助化宣揚」(X30n0604_p0528c07)、「贊助宣揚」(X30n0604_p0528c19
【注:持明】梵語陀羅尼,譯曰持。明者,真言之異名。持明者,陀羅尼即真言也。又受持真言,謂之持明。演密鈔一曰:「明者明咒,真言之別稱,梵語尾尼也。此譯云明,破闇為義。…亦持亦明,持即是明。」大日經疏九曰:「持明者,梵云陀羅尼,持明謂總持一切明門明行。」(佛學大辭典)
【注:持明造論】《華嚴經》:「又有無量持明呪仙,嚴潔其身,如自在天經行遊履,保護眾生。」(T10n0293_p0788b15 《會本》下文有云:「攝諸呪術造五明論,諸大仙人。」 《注大乘入楞伽經》:「五明論者,一名內論,一切佛法是也。二名外論,有四種;謂因論、聲論、醫方論、工巧論。此五各能生智,故云處。」(T39n1791_p0440b10
【注:五神通】又曰五通,五神變。不思議為,自在為。不思議自在之用有五種:一、天眼通,謂色界四大所造之清淨眼根,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諸物,或近,或遠,或麤,或細,無一不照者。二、天耳通,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淨耳根,能聞一切之聲者。 三、他心通,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。 四、宿命通,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。 五、如意通,又曰神境通,神足通;飛行自在,石壁無礙,又得行化石為金,變火為水等之奇變者。見智度論五。 (佛學大辭典)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六席】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傳持教法,禪律諸宗,諸祖師僧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十方法界一切傳持弘揚教法、禪律等諸宗,諸位祖師僧眾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西天傳教,迦葉龍樹,師子尊者等,二十八祖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:
西天傳教,迦葉、龍樹、師子尊者等,二十八祖。
【注:二十八祖】台家依《付法藏傳》,從摩訶迦葉至師子尊者,於西天立二十三祖,若加第三祖商那和須同時之末田地,則有二十四祖。要皆金口相承至師子尊者而窮盡也(止觀一)。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,此說出於慧炬之《寶林傳》,成於明教之《傳法正宗記》。明教以《達磨多羅禪經》之達磨多羅為菩提達磨之別名,而證之以《付法藏傳》為謬書可燒。二十八祖:《傳燈錄》一、《傳法正宗記》二曰:一摩訶迦葉、二阿難尊者、三商那和修、四優婆鞠多、五提多迦、六彌遮迦、七婆須蜜。八佛陀難提、九伏馱蜜多、十脅尊者、十一富那耶舍、十二馬鳴大士、十三迦毘摩羅、十四龍樹尊者、十五迦那提婆、十六羅睺羅多、十七僧伽難提、十八伽耶舍多、十九鳩摩羅多、二十闇夜多、二十一婆修盤頭、二十二摩拏羅、二十三鶴勒那、二十四師子尊者、二十五婆舍斯多、二十六不如蜜多、二十七般若多羅、二十八菩提達磨。是於《付法藏傳》之二十三祖加第七之婆須蜜與婆舍斯多已下之四人也,而四明之《四教儀》,以六義難之。(佛學大辭典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五席】

一心奉請。盡虛空,徧法界。十方常住,諸聲聞僧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盡虛空、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聲聞僧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鹿苑先度五比丘,最後須跋陀羅,諸阿羅漢。
世尊高弟,大迦葉,阿難陀等,十大弟子。
靈山聞法,大比丘眾。萬二千大阿羅漢。
靈山得記,學地無學地,諸大聲聞眾。
五時聞法,學地無學地,諸大聲聞眾。
世尊滅後,結集三藏,阿難陀等,諸阿羅漢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6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四席】

一心奉請。盡虛空,徧法界。十方常住,諸緣覺僧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盡虛空、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緣覺僧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仁王護國經中,八百萬億大仙緣覺。
佛出世時,從山中來,五百獨覺。
佛法滅後,一時出現,七百俱胝獨覺。

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三席】

一心奉請。盡虛空,徧法界。十方常住,諸菩薩僧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盡虛空、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菩薩僧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文殊師利,八萬大士。普賢大師,無邊菩薩。
觀世音。大勢至。一生補處。清淨海眾,諸大菩薩。
藥王藥上。寶積導師。法華經中。諸大菩薩。
賢首智首等,七處九會,華嚴經中,諸大菩薩。
善財歷參,漸證陞進,五十三位善知識,諸大菩薩。
信相金藏,常悲法上,金光明經中,諸大菩薩。
兜率內院,常隨補處。無著天親等,諸大菩薩。
日藏,月藏,虛空藏,金剛藏,地藏等,諸大菩薩。
五時法會,發起證信,助宣佛化,諸大菩薩。
藏通別圓,斷證差別。所歷地位,諸大菩薩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二席】

一心奉請。盡虛空,徧法界。十方常住,一切尊法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盡虛空、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尊法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大方廣佛華嚴經。梵網戒經。諸經法寶。
鹿苑會中。佛集本行,四阿含等經,諸經法寶。
方等諸會。淨名金光明。地藏十輪等經。諸經法寶。
大品般若。仁王金剛般若等經。諸經法寶。
大乘妙法蓮華經。大般涅槃經。諸經法寶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首席】

一心奉請。盡虛空,徧法界。十方常住,一切諸佛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敬奉請,盡虛空、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佛,及諸眷屬

一心奉請
清淨法身,毗盧遮那佛。
圓滿報身,盧舍那佛。
千百億化身,釋迦牟尼佛。
東方藥師瑠璃光佛,善德佛等。十方法界,一切諸佛。
西方極樂世界,大慈大悲,阿彌陀佛。
兜率天宮,一生補處,當來下生,彌勒尊佛。
過去大通智勝佛等,一切過去諸佛。
現在淨華宿王智佛等,一切現在諸佛。
未來華光佛。華足安行佛等。一切未來諸佛。
過去莊嚴劫,始自華光佛等,千佛。
現在賢劫,始自拘留孫佛等,千佛。
未來星宿劫,始自日光佛等,千佛。
十方法界,一切諸佛。全身舍利寶塔。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奉請上堂諸聖臨壇】-

○稽首十方無上覺。圓詮教行理三經。 大心菩薩大乘僧。緣覺聲聞三寶眾。
○傳教四依稱列祖。天仙八部眾神王。 我今普度建壇場。願展慈光垂密證。
【譯】:(稽首禮敬佛、法、僧三寶眾) 禮敬十方一切無上諸佛;禮敬諸佛所圓滿詮釋之「經卷教法」、「解脫行門」、「實相理體」三經一切諸法;禮敬悲願大心之一切菩薩大乘僧及緣覺、聲聞。
復次,禮敬傳佛陀教法之「四依」聖者禪宗列祖;禮敬諸天神仙、天龍八部、與眾神王等。我等大眾謹於今時,為施平等普度而啓建水陸壇場,祈願三寶諸聖賢眾,弘展慈悲光臨壇場而垂示秘密印證。

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

03 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1)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 

第三行啟請上堂法事 《會本》p.81~121

至心歸命禮。十方法界。諸佛法僧。常住三寶。
【譯】:謹以至誠懇切之心,歸命禮敬十方法界一切諸佛、法、僧常住三寶。

-【◎然香】-

○諦此妙香緣起法。本來無物即真空。 太虛周徧盡香雲。即此難思為妙假。
○非有非空皆絕待。雙遮雙照必亡中。 仰憑中觀妙心香。是日殷勤修法供。
【譯】:諦觀此一妙香,乃是「因緣所生」之法,其實並沒有所謂「實在不變」的自體,這就是「性本真空」。 然而,此空性之香,卻能周布遍滿太虛空際而盡成妙香雲海,浩浩然不可思議,這就是「妙有假相」。
就整體圓融而言,既不執取「妙有假相」,也不執取「性本真空」,離開「有」、「空」的兩邊對待,而顯非有非空的「絕待中道」。更進一步,遮止「有」、「空」兩邊而不執取,同時照用「有」、「空」兩邊而不捨,(※非有非空,此即「雙遮」;即有即空,此即「雙照」),將所有「空」、「有」、「取」、「捨」通通放下,就連對於「中道」的微細執著,也要完全泯除,(※此即「亡中」。當體圓融)。 恭敬依憑此圓融中觀的絕妙心香,謹於今日殷誠懇切地修平等法供。

02 《第二 行發符懸旛法事》注釋淺譯 (0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懸旛】-

上來發符圓滿,茲當升揚寶旛。先迎四聖以光臨,次召六凡而赴會。
【譯】:上來既已圓滿「發符」法事,今當升揚「水陸法會道場」之寶旛。先當奉迎四聖慈悲而光臨,再召請六凡欣然來赴法會。
【注:寶旛】依《會本》p.540:長約四丈,寫「啟建十方法界四聖六凡 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 功德之旛」。

發符懸旛,佛有真言。謹當宣誦。

稽首甘露軍吒利 威德廣大不思議
咽中流出妙真詮 普使羣生皆獲益。

02 《第二 行發符懸旛法事》注釋淺譯 (0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 
-【◎奉送使者】-

不速而疾,有感則通。威容儼日出之光,神足儗天行之捷。
駕雲軿而揚羽葆,載馳載驅。窮寶燄而徹風輪,宜上宜下。
幸毋廢命,須善為辭。事有勞煩,禮當攀送。
【譯】:無須加速,自然神捷而迅疾;誠心有感,則必通達。使者之威容,儼如赫日之光耀;神足迅疾,可比天行之快捷。
駕騰雲之寶車而揚華羽之綴飾,車馬疾行載馳載驅。上達最頂之寶焰而下徹最底之風輪,極上極下無所不宜。
祈願使者,於所負之使命無有疏漏,更須善巧應對通達辭意。凡此所有託付之事,任重道遠而勞身煩心,故我等當誠懇有禮而恭敬奉送。

02 《第二 行發符懸旛法事》注釋淺譯 (0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囑託使者】-

聖凡體同,迷悟心異。今此修齋而致請,或云赴感之不齊。
謂三寶諸天之居,固一念而可格。如六道羣生之類,有屢呼而弗聞。
蓋惡業重者,正苦留連。及邪見多者,自為障礙。非賴使人之捷疾。曷通施者之勤渠。
【譯】:聖、凡體性雖然無二,然真妄迷悟有別。今於此修建「水陸普度大齋法會」而恭請一切聖凡,但惟恐感召而來赴會者仍有所不全。
因為三寶諸天聖眾,固然一念誠心即可感通而臨;但六道眾生之類,仍有屢經呼喚卻不聞不來的。

02 《第二 行發符懸旛法事》注釋淺譯 (0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

-【◎宣「證盟疏」 】- (香燈送證盟疏與正表,令齋主拈拜長跪)

雲擁旌幢。風行部曲。彷彿九霄而下。徘徊四座之間。冀暫駐於光儀。將委宣於悃欵。
【譯】:(四大使者,與其眾眷屬從空而來。)旌旗幢幡如雲簇擁,巍巍軍陣似風疾行。彷彿自九霄雲外瞬間而下,徘徊留連於四大使者尊座周間。祈請威儀煥發的使者與諸眷屬暫駐道場,聆聽我等大眾懇切宣陳心意。
【注:部曲(ㄑㄩ)】指軍隊,行伍。
【注:悃(ㄎㄨㄣˇ)欵】真摯、誠懇之心。 欵,同「款」,誠也。

02 《第二 行發符懸旛法事》注釋淺譯 (01)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

第二行發符懸旛法事 《會本》p.60 ~ 80

至心歸命禮。十方法界。諸佛法僧。常住三寶。
【譯】:謹以至誠懇切之心,歸命禮敬十方法界一切諸佛、法、僧常住三寶。

-【◎然香】- 
香從心生,心由香達。不居三際,可徧十方。雖法爾之如然,亦施者之能致。
是故諸佛聞之而加護,羣生於此以蒙熏。欲期勝益之全彰,更誦密言而助顯。
【譯】:此香乃從真誠之心生起,而此真誠之心也由此香而上達。(心香圓融,理事不二)。即此一念心香,超越三際而橫遍十方。雖然諸法本然如此周遍於法界,但仍有賴施者至誠虔修方能成就。
因此,諸佛聞知而興慈悲加護,眾生也蒙此薰習而得救度。為使其殊勝利益完全彰現,更謹誦密語以助其興顯。
【注:不居三際,可徧十方】《百丈清規證義記》:「敬香誦咒,想此香雲,遍滿十方佛剎;一切聖賢,咸起護念。… 證義曰:殿主,為眾香燈之首領。… 香花燈塗果樂,六種供養中,以香燈為名者,五濁穢世,臭不可聞;當夜暗時,黑不可見。欲求三寶天神,常居於此,護念我等,故常焚妙香,以解其穢;遇暗然燈,以明其物;使無臭暗之障,而成微妙之香,光明之臺。此香燈之義也。故此執,全在心誠,方成敬獻。所謂香從心生,心由香達;不居三際,可遍十方… 又必賴誦咒心想而成,方盡敬獻。…… 金光明經四天王品云:是妙香氣,於一念頃,即至我等諸天宮,其香即時變成香蓋;其香微妙,金色晃耀,照我等宮,釋宮、梵宮、乃至諸佛世界;於諸佛上,虛空之中,亦成香蓋;金光普照,亦復如是。華嚴經賢首品云:又放光明香莊嚴,種種妙香集為帳,普散十方諸國土,供養一切大德尊。… 據此全賴誠心觀想,以為供養,則一瓣香,遍滿十方。」(X63n1244_p0458b22) 《仁王經》:「觀身實相,觀佛亦然 — 無前際、無後際、無中際,不住三際不離三際」。(T08n0246_p0836a23) 《仁王經科疏懸談》:「不住三際,無去來今。」(X26n0516_p0211b22

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

01《第一 行開啟結界法事》注釋淺譯 (0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
今此立法,勿令有疑。如法非法,兩者須知。
戒德高遠,觀道幽微,有一不如,不名法師。
信三寶尊,念六道苦,如此發心,是名施主。
進止有法,梵音遠聞,有一不如,不名秉文。
善知節度,有正有從,如此合宜,是名法眾。
結界護淨,禁止無良,有一不如,不名道場。
香燈畢陳,餚饍具備。如此潔精,是為供事。
敢告施主,若彼若我,宜當如法,遠離諸過。
【譯】:於此所立種種法則,應該要深信遵行而無疑;對於什麼是如法或不符合正法的,必須很清楚的了知。

01《第一 行開啟結界法事》注釋淺譯 (0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 
-【◎宣「證盟疏」】-
釋迦如來。諸佛菩薩。證盟開啟。
歸命十方調御師。演揚清淨微妙法。三乘四果解脫僧。願賜慈悲哀攝受。
仰啟三寶。不捨慈悲。高處法筵。證明功德。
今辰聿有脩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。茲當結壇開啟,有意敷宣。三寶光中,希垂朗鑒。
【譯】:恭誠敬稟釋迦如來,一切諸佛、菩薩,法會於今恭謹「啟壇證盟」。

01《第一 行開啟結界法事》注釋淺譯 (06)

 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

上來奉請諸佛菩薩,明王諸天。各以威神,加被我輩。誦持真言,不違法則。加持淨水,有大力用。即此法門,圓顯三德。
是以如琉璃寶,清淨光明,無有染礙。即法身德。
如如意珠,雨一切寶,無不具足。即般若德。
如轉輪王,所向自在,無有罣礙。即解脫德。
呪既三德,水亦三德。全呪是水,全水是呪。體用不二,同一祕藏。
【譯】:以上至今,已誠敬奉請諸佛、菩薩、明王及諸天聖賢駕臨;祈請各以威神,加被我等大眾,於誦持真言時,嚴謹如法無有違失;復以威神加持淨水,增勝具足無上力用。當即於此法門,圓融彰顯「三德」。
是即,如瑩徹之琉璃寶,本來清淨光明,沒有絲毫的染礙,這就是「法身德」。

01《第一 行開啟結界法事》注釋淺譯 (0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啟請毗盧佛】- 
恭聞聖觀自在,為諸大眾。乞請釋迦世尊,為說十方剎土。
一切毗盧遮那如來。皆同一時,各伸右手,以摩清淨蓮華明王之頂。同說不空大灌頂光真言。
若有過去十惡五逆四重諸罪。聞此二三七徧。經耳根者,即得滅除。
若諸眾生,具造惡業。身壞命終,墮諸惡趣。以是真言,加持土沙。散其身上,及以塔墓。
彼所亡者,若在惡趣。應時即得光明及身,除諸罪報。令所苦身,生極樂國。乃至菩提,永不退墮。
【譯】:(*註:此段文有所精簡似有缺漏,請參考後列【注】中之原經文。茲依原經文之意而譯。)
恭聞昔時,觀世音菩薩慈悲而為諸大眾,乞請釋迦世尊授「一切如來種族祕密心陀羅尼真言曼拏羅印三昧耶」。當世尊授「清淨蓮華明王灌頂三昧耶」而演宣真言時,世尊即伸右手,摩清淨蓮華明王頂。
當時,十方一切剎土、三世一切如來,毘盧遮那如來,都同時各伸右無畏手,摩清淨蓮華明王頂,同說「不空大灌頂光真言」。
(此「大灌頂光真言」,功德威力殊勝。)若有眾生,過去造作了十惡、五逆、四重等罪,只要隨處得聞此真言十四或廿一遍,一歷經耳根,就能除滅一切的罪障。

01《第一 行開啟結界法事》注釋淺譯 (0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啟請觀音大士】-
恭聞聖觀自在。於過去時,始住初地,值千光王如來。為說廣大圓滿,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。令與眾生,作大利益。
是時大士。一聞此呪,頓超八地。至今釋迦如來,與諸菩薩。普會補怛,落迦山之時。惟我大士,躬對如來。以大悲心,說此章句。流通世間,無不蒙益。
【譯】:恭聞觀世音菩薩,於過去無量億劫前始住初地時,適逢千光王靜住如來出世,而為之宣說「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」,並教令持此大悲心呪,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,廣興救度而作大利益。
當時,觀音菩薩一聞此呪,頓然超升第八不動地。乃至當釋迦如來與無數諸大菩薩普會於補怛落迦山寶莊嚴道場時,觀音菩薩即親自恭對如來,以大悲心宣說此大陀羅尼神妙章句,而令普遍流通於世間,凡有見聞受持者,無不蒙受不可思議之大利益。
【注:於過去時。始住初地】《觀音經玄義記會本》:「大悲心陀羅尼經云,昔千光王靜住如來為我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,以金色手摩我頂上,作如是言:『汝當持此心咒,普為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益。』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。」(X35n0642_p0081b22

01《第一 行開啟結界法事》注釋淺譯 (0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
初結地方界 三徧 )
○恭白十方三寶眾。明王穢迹眾威神。 梵王帝釋四天王。八部天龍咸護念。
○此日將修平等供。要令此地異常居。 須憑神力為加持。清淨光明同佛剎。
【譯】:「結界」初始,先結「地方界」。
恭敬稟陳十方三寶聖眾,明王、穢迹金剛等眾威神,及梵王、帝釋、四天王,并同天龍八部等眾,咸皆垂慈而護念。
於今將啟修平等普度之妙供,先要令此道場莊嚴迥異於平常之居處。故須仰憑諸聖威神力加持,使壇場內外清淨光明,殊勝如佛國淨土。

我今持誦,吉利忿怒真言。加持淨水。散灑此地,結地方界。
當願此地之下。深百由旬。如淨琉璃。永無垢穢。
【譯】:今謹恭敬持誦吉利忿怒真言,加持淨水而散灑此地,以結「地方界」。
當願於此地之下,達百由旬之深,皆嚴淨光潔如淨琉璃,永無垢穢之雜染。
唵 枳里枳里 跋折囉跋折里 部訥畔陀畔陀 虎[合牛泮  七徧)

 主法想無量金剛,天龍八部,及諸眷屬,各嚴兵仗,環列四方,守護道場內外。

01《第一 行開啟結界法事》注釋淺譯 (0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
-【◎奉請諸聖結界】-
一心奉請。如來化現。圓滿神通。大穢迹金剛聖者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違本誓。哀憫有情。降臨道場。護持結界。
【譯】:謹以至誠之心奉請,如來慈悲所化而具足圓滿神通的大穢迹金剛聖者,及眷屬。
祈願不避穢觸消除穢惡而深淨大悲的金剛聖者及諸眷屬,無違度眾之本誓願力,哀憫苦難眾生,降臨法會道場,護持結界。
【注:穢迹金剛】《佛祖統紀》:「如來臨入涅槃,諸天大眾皆來供養,唯螺髻梵王不來覲省。時諸大眾惡其我慢,使百千呪僊()往彼令取,乃見種種不淨而為城塹,犯呪而死。如來即以大遍知神力,隨左心化出不壞金剛,於大眾中顯大神通,三千世界六反震動,即騰身至梵王所,指彼穢物變為大地。報梵王言:汝大愚癡!如來欲入涅槃,汝何不去?即以金剛不壞之力,微以指之,梵王發心至如來所。(穢迹金剛靈要門○題稱穢迹者,如經云,金剛指梵王穢物變為大地,所謂以神通變其穢境,故得名之為穢迹金剛)。」(T49n2035_p0166c04) 詳見《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》(T21n1228 p0158a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