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-【◎囑託使者】-
聖凡體同,迷悟心異。今此修齋而致請,或云赴感之不齊。
謂三寶諸天之居,固一念而可格。如六道羣生之類,有屢呼而弗聞。
蓋惡業重者,正苦留連。及邪見多者,自為障礙。非賴使人之捷疾。曷通施者之勤渠。
【譯】:聖、凡體性雖然無二,然真妄迷悟有別。今於此修建「水陸普度大齋法會」而恭請一切聖凡,但惟恐感召而來赴會者仍有所不全。
因為三寶諸天聖眾,固然一念誠心即可感通而臨;但六道眾生之類,仍有屢經呼喚卻不聞不來的。
此皆由於惡業深重者,正留連於苦果中受報,身不由己;而多執邪見者,則作繭自縛而自生障礙。因此,若不仰賴使者快捷迅疾地傳信佈達,如何能通達施者殷誠懇切之心意呢?
【注:一念而可格】格,①謂感通。《書經》:「格於皇天」。 ②來、到。《書經》:「格於上下。」
至若具奏牘以進梵王。錄情文而干帝釋。符地府泰山之所主。關城隍土境之諸神。咸仰體於至慈。即奉行於大赦。
推聖恩之曠蕩。拔惡趣之拘囚。悉使奔趣。毋令退縮。
如是則天人修羅之黨。鬼畜泥犂犁之儔。藉此時津濟之功,解億劫輪迴之業。
【譯】:乃至撰寫奏牘上呈於梵王,記載陳情之文而投訴乞請於帝釋,致文書於地府、泰山之主官,行關說於守護城隍、土境之諸神,請其共同仰體佛力普度之至慈大悲,而立即奉行大赦。
弘推佛恩之浩蕩廣大,而救拔拘繫惡趣之罪囚;令其皆得離苦,急速奔趣而來赴會,無有絲毫顧忌或退縮。
如此,則三善道之天、人、修羅等輩,及三惡道畜生、惡餓鬼、地獄之類,都能藉由此時平等濟度之功,解脫億劫沉淪六道之苦業。
【注:干帝釋】干,營求、求取之意。《爾雅•釋言》:「干,求也。」
【注:符地府泰山之所主】符,《釋名》:「符,付也。書所敕命于上,付使傳行之也。」
【注:關城隍】①關,《正字通》關策,猶「關說」也。又,「聯絡」也。②城隍,即「城牆及護城河」,泛指城池。後亦喻指「守護城池的神」。
【注:儔(ㄔㄡˊ)】伴侶,同類,同輩之意。
大崇至化,幸遇良緣。冀益闡於聰明,肯恪遵於付託。
不踰頃刻,徧達緘封。毋使有違,自貽其咎。佛國天宮之異處,各謹攸司。人寰地府之殊途,分當其任。
昏昧弗知者,勸之以道。凶頑自用者,攝之以威。有請必來,無一不至。所有意旨,具在符文。別命披宣。試垂采聽。
【譯】:如此至大崇高的教法,徹底至極的教化,眾生何其有幸,能夠得遇如此殊勝之良緣。冀望使者更加弘展其聰敏靈明,慎遵於所付託之重責大任。
不出瞬間,便將所有文書信息遍達各處,切莫有所違誤而自招過咎。凡上達佛國天宮等諸處,均各謹守所司之重職;若下至人間、地府等異地,也分別擔當所負之大任。
對於昏庸愚昧、無所知者,皆以正道勸勉之;對於凶殘頑劣、剛愎自用者,則以威嚴攝服之。恩威並濟,令所有受請眾生都欣然受化而來,沒有任一不到的。綜而言之,凡上述所有大意要旨,都已完全記載於「請書」之中。謹再慎重披露宣明,敬請使者慈悲俯聽。
恭惟四大使者。內修菩薩行,外現神王身。披金甲而曜日增輝,乘寶馬而鸞鈴振響。
步山涉海,應念而來。此界他方,剎那即至。
今辰齋主,虔備香燈茶果,紙馬金錢。聊申供養,伏惟鑒納。
既蒙臨降,更請從容。少敘至誠,仰垂印可。
今有請書四函,符牒四道。恭對使者,覿面披宣。伏乞從容聽覽。
【譯】:四大捷疾使者,內修菩薩慈悲行,而外表示現神王身;披着鎧甲,映曜日之光而益增光輝;乘騎寶馬,馳騁遐邇而鸞鈴振振作響。
跋山涉海,應誠心之一念,有感而來;遍此界他方,無論遠近,剎那即到。
今此良辰,齋主虔誠敬備香燈茶果、紙馬金錢等,聊以表明恭謹供養之心意,敬請使者明鑒而納享。
於茲既已蒙神降光臨,則更祈請使者悠然從容,允許我等稍略陳述懇切之至誠,並仰請垂示驗證而印可。
今有請書、符牒各四封,恭謹敬對使者,面報而宣陳,伏請從容聆聽覽察。
【注:符牒】符、牒,皆為古代公文之一種。 「符」,信也,古代用為憑證之信物、文件。「牒」,札也。官方之公文、命令。
【注:請書四函,符牒四道】詳見《會本》p.549 ~ 568。
【注:覿(ㄉㄧˊ)面】覿,進見、看見。 覿面,即當面、見面之意。
( 宣「請書」、「符牒」。 )
→ ...( 續接 02《 第二 行發符懸旛法事 》注釋淺譯 (04) )...
水陸《第二發符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