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

08《第八 為下堂說冥戒》注釋淺譯 (01)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 

第八為下堂說冥戒 《會本》p.314 ~ 359

乍爇。法界蒙薰。諸佛海會悉遙聞。隨處結祥雲。誠意方殷。諸佛現全身。
【譯】:淨爐清香方初焚爇,氤氳瀰漫,十方法界普蒙薰香;一切諸佛殊勝海會聖眾,也都悉皆遙聞。靄靄香煙飄逸無盡,隨處廣結祥瑞香雲海;至誠恭敬之心意方生殷切,諸佛咸都感應而悉現全身。
【注:海會(譬喻)聖眾會合之處也。德之深與數之多,譬如海。華嚴玄疏曰:「言海會者,以深廣故,謂普賢等眾,德深齊佛,數廣剎塵,故稱為海。」(佛學大辭典)

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 (三稱)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 (三稱)

無上甚深微妙法   百千萬劫難遭遇
我今見聞得受持   願解如來真實義
【譯】:至高無上的深奧微妙法,縱經百千萬劫也難逢遇。
我幸於今見聞而信受奉持,願能悟解諸佛如來所說圓妙真實義。

※ 主法想六道羣靈,受薦亡者,各各翹跪座前合掌,乞授戒法。 ○主法鳴尺示云: 

-【◎ 初說開示】-

法界六道,一切羣靈。當知此時,所以得至法會者。由今施主,為能開建普度大齋之故也。
然而問津此道。須發信心。心未能信。於道何有。
言信心者,如四明法師之言曰。信一切法,唯心本具。全心發生。此即指事理二造為所信也。
生無別理,並由本具。信此事造,由理具也。
具無別具,皆是緣生。信此理具,即事造也。
則知世間相常。緣起理一。既已了知事理不二。更復當知色心互融。是以法法周徧,念念具足。十方三世,不離剎那。諸佛眾生,皆名法界。是為圓信,互具互造之義也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6)



補注有關「水陸畫」各席的內容:

(1). 詳見《水陸儀軌會本》卷一「奉請上堂p.87~108及卷二「奉請下堂p.226~259,內有述明上、下堂各席所請席位。 可參考「03《第三 行啟請上堂法事》注釋淺譯(03)~ (12)」,以及「07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」(03)~ (17)

(2). 另於《水陸儀軌會本》卷四、「畫式p.591~636中,亦有詳細內容,述明上、下堂各席之軸贊與畫法。

(3). 同上,於《會本》卷四、「畫式p.641~644中,「重訂水陸畫式引」有云:「水陸之有畫像,由來舊矣。所以嚴對越而攝威儀者,於是乎在。故眉山蘇氏,一一為之贊。迄今考諸遺文,讚語猶存,而畫式無傳。各處道場,隨意造作,從無畫一。往雲棲大師,重興齋法,亦以南都所繪上下堂像,隨畫師所傳,頗不的當。知其泯失,由來已久。夫以此之法事,羅列賢聖,號召羣靈,位備十方,堂區上下;立歸敬之宗,設憑依之所;而聽其混雜無章,顛倒越序,瞻仰不肅,慢易斯生,所關匪細。 予惟水陸大齋,實為佛門聖典,… 因黽勉從事,依照儀軌中所列名類,每位分為三軸,庠序安列,譜為定式。複各為之說,以申明之。自今以往,畫師可以按譜而繪,一改從前混淆之作。並錄蘇氏讚語於後,俾得照書于軸之上方。…… 譜中像分坐立,…所繪諸像,俱應照譜中所開名類,用小楷各書於像首空處。…每位讚語,各照書於各軸上方,書法或楷或隸俱可,惟不宜行草。……

(4). 而於《會本》卷四、「像贊p.645~657,「水陸法像贊  並引」則詳述水陸各席法像贊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 為六道清淨六根三業

○維爾羣靈俱集會。將親三寶作歸依。 身儀俱已獲莊嚴。或有未能清口意。
○載假如來方便道。為除三業眾愆尤。 祇於當念了真空。六用一時俱寂靜。
【譯】:爾等六道羣靈,如今都已齊集於法會道場,即將親詣尊貴的三寶而誠敬歸依。雖經淨身著裝後,身相儀容都已極為端莊嚴淨;但於口業與意業,卻或仍有未能完全清淨之處。
故須仰仗我佛如來所教的殊勝方便道,為爾等消除所有三業一切罪愆與過失。只要能於當體一念了悟性本「真空」,則六根逐塵之「見、聞、嗅、嘗、覺、知」等妄用,便都立即全部銷歸於寂靜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奉迎六道回壇 】-

不洗塵,不洗體,既妙悟於圓通。必振衣,必彈冠,復善修其容止。
斯可預無遮之會。是為登大覺之門。宿學深者,於茲煥發性靈。自障重者,至此頓忘業習。
願承師教,當於今夕而知歸。甚適我懷,應以此身而得度。幸聞善誘。宜即歡趨。
【譯】:藉由沐浴而了知,塵無自性故實無塵可洗,體是幻有故亦無體可洗;既然性相本空,於是泯根塵、亡能所,豁然頓悟周遍無礙的圓通妙理。繼而著服並整平衣裳、扶正帽冠,妥善整肅儀容舉止以示莊重。(※ 理事相成而無礙)
如此,便可安然參與平等無遮的普度勝會,也即是上登聞法圓悟的大覺之門。若是宿世深入佛法修學者,當下便能煥然啟發本性之靈覺;而即使自縛障重者,於此也能頓捨過去的宿業與惡習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○ 白「治衣文」

入室而悟水因,既宣明於妙觸。澡身而去塵穢,載謹肅於外儀。
由親承佛力之加,俾悉反人形之舊。同然一相。會彼千差。
將親近於尊容。必莊嚴於盛服。宣之以真言祕密。照之以妙觀幽微。發起淨緣,資成等施。天衣自然被體,不待意求。法藥普與熏心,何論念感。
以我志蘊利人之願。故他修有益己之功。即類而推。無事不可。
【譯】:入室澡浴時,由於以水淨身洗塵之妙因,得悟「根塵俱泯,妄盡真顯」的道理;故而通達明了「觸性」實即圓融妙真如性。進而沐浴淨身,滌除所有的塵垢穢惡;並恭謹地肅整外表儀容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為六道眾生送浴、治衣 】-

六趣之居不同,無非濁惡。三途之報最醜,悉是腥臊。
若云即事以為言。未免於心而有礙。須親澡浴。冀得清涼。
法水初沾,現全身之光潔。慈風一拂,俾當念以開明。毋故遲回。宜當趣進。
【譯】:六趣眾生所居的依報器界各不相同,但無非都是五濁穢惡十惡苦難之地;三途惡道所感的正報根身尤其醜陋,完全都是腥臊垢染的污穢之體。
因此,若就事相上來說,六道眾生難免心中自慚形穢而有所罣礙;故須先沐浴淨身,令其除垢而得清涼。
仰憑清淨法水之沾潤,即現全身之光明潔淨;復經勝妙慈風之拂化,普令當念開通而悟明。冀望所有六趣眾生莫再遲疑,應當欣然前進同赴浴所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1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為六道眾生消釋怨結 】-

諸法本空,寧有我人之相。此心無黨,何分恩怨之情。
由不了外境之非他。故妄認此身之為自。於是更相你汝。各立封疆。因意向之稍違。及言辭之靡順。悻然變色,遽行非理之瞋。忽爾生憎,遂起無根之謗。
【譯】:一切諸法,性本真空;那裡有人我自他的實有之相諸相分別。此心平等無偏,又豈會計較種種的恩怨妄情。
由於不知客塵外境並非真實之「他」,而誤認五蘊此身為實有之「我」。於是彼此互相分別自他,各自劃立疆界;以致他人之心意稍有違逆,以及言辭不順己意,便惱怒而悻悻變色,遽然造作非理性的瞋怒暴行;乃至忽然生起憎恨怨心,便興起毫無根由而無中生有的毀謗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0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為三途惡重眾生開道路 】-

亙古逮今。際天極地。已悉行於號召。曾不棄於幺微。故凡居有性之倫。盡優入無遮之會。
至於具造十惡。久處三途。雖令自便於此時。猶或未通於前路。
跌足於嶮巇之地。縻身於幽闇之鄉。若此多艱,何能善達。
再憑祕密之力。示現光明之幢。將徹照於昏衢,冀無失措。俾安行於直道,幸遂知歸。惟爾英靈,悟茲方便。
【譯】:亙貫古往今來,遍及頂天極地,均已完全地普行號召六道羣靈來會,沒有遺棄任何的幽微之處。因此,凡屬有覺性的眾生,都得以親臨平等無遮的普度勝會。
然而,對於同時造作了十重惡業、而長期淪沒於三途惡趣的眾生,如今雖已令其獲得自由而來赴會,但猶恐於途中還有其他的阻礙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9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※ 主法觀地獄囚徒,業重者,雖蒙召請,未能脫離,有異方便,可使畢至。 

-【◎ 宣「開地獄文」 】-

三寶垂恩。九天肆赦。凡茲有召。無或不來。維地府之拘囚,以罪根之深固。此界他界之隔異,正住邊住之分殊。
鐵釘釘體,則徧體皆瘡。石磨磨身,則全身俱碎。烈火洞胸而赫赤。烊銅灌口以淋漓。以受苦正爾昏迷。故聞命莫之領曉。斯由自業之為障。且非主者之不慈。
至若泰嶽諸司。城隍列廟。冥觀此處。實蕃有徒。或仇對之相干,及事情之未決。皆能阻滯。莫遂進趨。豈惟上失於佛懷。將必有孤於檀度。
【譯】:於今法會,承蒙三寶慈悲垂恩,諸天也都仰體慈恩而奉行大赦,凡所召請的一切「下堂」羣靈,沒有不來赴壇場的。然而,唯恐或還有拘繫於地府的囚徒,由於重罪惡業根深柢固,而陰、陽兩界懸隔迥異;以及正住、邊住地獄分離懸殊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二 佃漁殺害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佃漁殺害。一切生靈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,因畋獵捕魚等殺害而罹難的一切生靈,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【注:佃漁】,通「畋(ㄊㄧㄢˊ)」,打獵也。 《易經》:「以以漁」。 佃漁,謂畋獵捕魚。

體天道之好生。去人心之喜殺。未論得福,且免遺殃。
何惡俗之無良。縱癡情而故犯。是以網魚蝦於大澤。逐麋鹿於深山。
烹羊取羔,屠牛作炙。炮鼈膾鯉,腊雞蒸豚。每痛割其脂膏,用飫資於口腹。
以由市井索者常眾。故令漁獵求之益多。當其體解刀砧。魂驚湯火。既遭極苦,遂結深怨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一 產亡乳絕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產亡乳絕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因生產遇難、或斷絕乳哺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靖觀世道之無知。罔念人身之難得。競趣薄俗,咸失本慈。
念治家未裕,則每以為憂。故得子稍多,則棄而不舉。
既出離於胎獄,復淹沒於水盆。若女若男,方生方死。
處閨帷而行屠殺,因恩愛以結怨讐。惟茲滅絕於人倫,是即乖違於天理。
【譯】:謹觀世間道德風氣,普遍愚昧不明事理;不知感念能得人身,多麼珍貴難得;卻競相隨澆薄敗壞的習俗,完全失去了本有的仁德慈心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6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 虎噬傷亡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虎噬傷亡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被老虎猛獸咬噬傷亡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資性強梁,靡順常人之節。感形麤獷,遂居猛虎之羣。
是以出沒山林傷殘羊豕。以茲為食,尚爾成怨。
況於險隘之路途。害彼往來之民旅。其為可憾,至此何言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九 瘵勞傳染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瘵勞傳染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因肺癆(疫癘諸病)感染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【注:瘵(ㄓㄞˋ)勞】同「瘵癆」;肺癆,今之肺結核病。

為學無良。用心不正。天魔得便,飛精密附於人身。癘鬼成形,捨報多參於蛔類。
有化為蝴蝶者。或狀若蜈蚣然。惟此禍根,長居肺系。
竟令危脆之體。終嬰瘵勞之疴。氣喘聲嘶,喀血不能止息。面萎骨劣,乏力難以支撐。
半坐半眠。乍寒乍熱。精神困憊。歲月淹延。藥之弗瘳,命則隨減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八 邪鬼妖精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邪鬼妖精。侵害善人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邪魔鬼怪、妖魅精靈,及其侵害善良無辜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生非正人,死為妖物。以能略知世間諸事。是故得名鬼報五通。
依叢木以遨遊,據高樓而宴處。狎彼之婦以悅己,竊他之財以媚人。以欲自益於邪徒,故復濫傷於善類。
其有世傳香火,號曰神堂。曾不間於歲時,每妄興於災禍。
欺愚民而求飲食,大肆貪饕。奉淫祀以殺牛羊,祇增怨累。
二俱有過。萬不相饒。故此盲迷,皆從淪墜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七 江海劫盜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江海之內。專行劫盜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,於江海之中,專行搶劫殺盜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居江海之濱,為舟楫之事。行商失利,捕網無魚。本領全虧,貪婪愈盛。
相呼同伴,共結姦謀。遠涉重溟,去為劫盜。
駕巨船而逾十。聚凶黨以盈千。雖專在於奪財,實兼行於害物。
發矢石兮雨下。震金鼓兮雷鳴。刀在手兮,入市之屠。墨塗面兮,出林之獸。

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六 沒溺波濤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沒溺波濤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。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因沒溺於波濤巨浪而罹難,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江河淮濟。溪澤陂湖。凡此大川,皆為至險。
必有乘舟之利,以免行路之難。故茲民旅之往來,及以官期之經歷。大風起而滔天洶湧。片帆傾而逐浪漂流。
至如海國行商,蠻邦轉貨。晝逢羣寇,亂飛矢石以交攻。夜入狂瀾,坐見舳艫之平沒。
或命未絕而舉棄於水。或鬼為附而自投於淵。俱成陷溺於波濤,是謂夭傷於軀命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1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- 
【◎五 呪詛讐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呪詛怨讐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因遭惡毒詛咒、怨仇索報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泛觀薄俗。最多惡人。不善攝心,故常縱口。
是以臨逢事變,歷涉世情。稍受屈冤,便興呪詛。
其或田山之貿易未正。資財之負欠不還。被盜失物,而妄有猜疑。交訴連詞,而濫相累及。
實犯過而好為文飾。因遭謗而莫能辯明。不孝父母則每致憾辭。弗育妻孥則遂招恨語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0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四 遭罹刑獄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遭罹刑獄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因受嚴刑酷獄罹難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執憲全臺。詳刑列郡。當宣仁化,用贊丕朝。
至於大開請託之門。特興羅織之獄。事可疑而不之察。情宜恕而弗之思。惟好惡之是行,於冤枉而何顧。
若乃為政不德。聽訟非人。故此簡書。委諸吏輩。
視賄賂之多寡,為生殺之重輕。既悉徇於心私,終莫逃於物論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9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三 戰陣殺傷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軍民。戰陣殺傷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軍民,戰鬥軍陣中因殺戮傷亡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將者死官,兵為凶器。有國者常備而不用。在下者盜弄則加誅。
所以文武相維,是曰威德兼濟。至於貪求土地。好立事功。如白起之阬降,四十萬同擠坎穽。若李陵之轉戰,五千餘盡沒風塵。
嗟逝魄之何歸,諒怨情之莫告。迨今未已,此類尤多。

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二 士農工商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士農工商。一切人倫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從事士農工商等業的一切人類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皓首書生,窮經不遇。黃冠羽客,尚道無成。
治方脈以名家。習蓍龜而為業。當廛列肆,力田務農。眾技精麤,百工小大。
吏卒奉公之輩。倡優鬻色之徒。莫不酣酒腐腸。貪財喪命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
-【◎ 別召橫死孤魂。 前於第六席「鬼趣」中已總召橫死孤魂;今更分類請之者,使知孤魂之情狀也。】-

為善最樂,當自重於微軀。得年甚高,庶必全於定命。
其有任心暴虐,資性頑愚。以由險道之數行,遂使禍機之竊發。
色身雖壞,世壽未終。地府莫收,天曹弗錄。斯為不得其死,畢竟將何所歸。
舉其徒則實蕃,歷以歲而且久。遊魂無託,常雜處於人寰。同氣相求,必攝屬於鬼趣。
欲回正念,宜悔前因。用今宵普濟之功,作爾輩轉生之計。
凡居橫夭。極有多端。將悉意於提持。請細論其情狀。
【譯】:為善必有善報,也是最令人快樂的事;故應自重而行善,自求多福以善保其身。能得享高壽,並非沒有前因,必定是由於宿世積善才註定好命。
但若是縱任惡心恣行暴虐,或稟性頑劣愚昧,則由於經常造惡、屢行險厄道,於是種下禍根引發危機,使得隱伏的禍患暗中滋長。
終致色身雖然敗壞,然原本應享的世壽尚未終了;因此,陰間地府不予收留,天庭官曹更不會登錄。如此終不能得其善死,又究竟要歸趨於何處呢?

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6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四席】

 ※ 凡度亡者,最後須加正薦一位。 延生則無此。

一心奉請當壇正薦某某神儀。 (三請)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當壇正薦某某府君(或 孺人)尊靈神儀 (三請)
恭誠祈願此諸正薦尊靈,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來趨法會。

 主法想所請亡靈,隨所生處,即得覺知,從空而來,卻住一面。
  
( ※ 若僧家建道場,前一席則不用。當用此一席,一心奉請云:

一心奉請。某某堂上。歷代祖宗。俗氏親眷。諸位神儀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某某堂上,歷代之祖師覺靈、與其俗家之親眷等諸位神儀,及諸眷屬。

一心奉請
本寺開山祖師。中興住持。諸祖老和尚。
本寺堂上。先亡後化。歷代諸祖老和尚。
本寺開山。古今先亡後化。一切僧行覺靈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三席。  齋家上世雖「下堂」第四席已請,今欲備敬而專請之。】

一心奉請。齋家上世。祖宗亡靈。師友親眷。諸位神儀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齋家上世祖宗亡靈,以及一切師友、姻親眷屬等諸位神儀,與諸眷屬。
【注:神儀、覺靈(於下之第十四席)】於薦亡時,對於入寂僧人,在家男性、女性亡者,分別敬稱之為「覺靈」,「神儀」、「叔靈」。 《幻住庵清規》:「薦亡燒香疏(僧俗男女皆可通用某州某菴沙門某,茲者伏值新故某人(入寂。 男捐館。 女掩粧)之次,謹自課誦某經;仍備香燭,敬詣靈几,諷誦真詮,稱揚 佛號。所集勝因,奉為(覺靈。 男神儀。 女叔靈)莊嚴樂土者。」(X63n1248_p0577c07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二席】

一心奉請。本寺伽藍。住居六神。齋主奉祀。香火諸神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本寺護教伽藍諸神,住居六神等眾,以及齋家所奉祀之香火諸神靈等眾,與諸眷屬。

一心奉請
本寺一十八位。護教伽藍。聖帝華光。諸神等眾。
本寺守護殿庭。堂宇三門。諸神等眾。
本寺所屬下院。守護堂舍。諸善神眾。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一席。  城隍、當境諸神,雖於「下堂」第二席「福德神」中通請;而齋家尚欲備敬所屬城邑,及住居諸神,奉供名號;故今隨筵設位,以專請之。

一心奉請。本寺齋家。當境城隍列廟。各處鄉坊。係祀靈祠。諸侯王眾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本寺及齋家,當境所屬省縣之城隍列廟,及各處城鄉里坊之係祀靈祠,諸廟侯王、福德神眾等,及諸眷屬。
【注:係祀靈祠】經國家認可允許祭祀之靈祠。(詳見上,第二席之【注】 靈祠,即神祠、神社。

一心奉請
某某省縣,省縣主城隍。并諸廟侯王等眾。 (此請乃本寺及齋家本省本縣城隍)
當境城鄉。諸寺院庵觀。諸神等眾。
當境通天都府。關聖岳王。諸龍王神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