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-【◎ 奉迎六道回壇 】-
不洗塵,不洗體,既妙悟於圓通。必振衣,必彈冠,復善修其容止。
斯可預無遮之會。是為登大覺之門。宿學深者,於茲煥發性靈。自障重者,至此頓忘業習。
願承師教,當於今夕而知歸。甚適我懷,應以此身而得度。幸聞善誘。宜即歡趨。
【譯】:藉由沐浴而了知,塵無自性故實無塵可洗,體是幻有故亦無體可洗;既然性相本空,於是泯根塵、亡能所,豁然頓悟周遍無礙的圓通妙理。繼而著服並整平衣裳、扶正帽冠,妥善整肅儀容舉止以示莊重。(※ 理事相成而無礙)
誠願稟承師尊之教誨,當即於今夕法會中,聞法悟解而受度知歸。如此的殊勝清淨,深深契應自己的心懷;故應把握良機,即以此身而得度。於今既已幸聞諄諄善誘的妙法,便應立即歡心踴躍地一起前往壇場。
【注:不洗塵、不洗體】①參見前段【注:入室而悟水因】。 ②《楞嚴經疏解蒙鈔》:「既不洗塵,亦不洗體,中間安然,得無所有。…【疏】塵無自性,纔生即滅。體是幻有,性相本空。水無所因,安然不動。三俱無得,孰為浴事?無始妄習,頓然銷落。… (〔吳興云〕水因,所觸之因也。塵體,能觸之緣也。塵既無染,體亦常淨。能所如幻,二邊俱空,中間覺觸之心,安然契性矣)。 (△〔雲棲云〕謂水洗塵,塵無自體,冷煖澀滑,何塵被洗? 謂水洗體,體屬四大,地水火風,何體被洗?外塵內體,內外俱亡,安有中間,為水洗者? 從此悟入,相盡性現,本如來藏,斯為妙觸也)。」(X13n0287_p0663c21) ③《楞嚴經正脈疏》:「既不洗塵。亦不洗體。中間安然。得無所有。… 今因沐浴時,以身觸水,以水合身,中間熾然,冷煖觸現。由是追究此觸,因何而有?若言因洗塵垢而有耶,則塵本無情,何能現觸?故經云,既不洗塵者,言既不因洗塵而現觸也。若言因洗勝義根之覺體而有耶,則覺知之體,非洗可著;故經云,亦不洗體者,言亦不因洗體而現觸也。 中間者,推塵推體,兩楹中間。安然者,即徹悟自在之相也。得無所有者,達此觸塵,杳無來處,相盡性現,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也。」(X12n0275_p0333b16)
【注:圓通】妙智所證之理曰圓通。 性體周遍為圓,妙用無礙為通。 又以覺慧周遍通解通入法性,謂為圓通。 此前義就所證理體釋之,後義就能證行門釋之。 《楞嚴經》圓通之目,據後義。經中有二十五大士,各依佛之問,陳圓通之法門。… 經五曰:「阿難及諸大眾,蒙佛開示,慧覺圓通,得無疑惑。」…《楞嚴正脈疏》:「六根互用,周遍圓融,成玆妙果。其修入方法,最為方便者,即從耳根修入,耳根聞性。人人本自圓通。如十方擊鼓,一時并聞,是圓也。隔牆聽音,遠近能悉,是通也。聲有動靜,循環代謝。而聞性湛然常住,了無生滅。若不尋聲流轉,而能反聞自性,漸至動靜雙除,根塵迥脫,寂滅現前,六根互相為用,遂得圓通。」 《三藏法數》:「性體周遍曰圓,妙用無礙曰通。乃一切眾生本有之心源,諸佛菩薩所證之聖境也。」(佛學大辭典)
【注:必振衣,必彈冠】①《楚辭•屈原•漁父》:「新沐者必彈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」王逸 注:「去塵穢也。」②振衣、彈冠,意謂抖落、彈除衣帽上的灰塵;亦即整理衣帽之意。
【注:甚適我懷】《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》:「是時父母與子共在一處,我乃具述前所經歷艱苦之事。父母聞已告於我言,汝於今日得全其命安隱而歸,甚適我懷無復憂慮。」(T20n1050_p0057b23)
(※ 表白唱蓮池海會讚,以表預求佛聖接引離塵之意。 )
【○ 「蓮池海會讚」、「願生淨土偈」 】
蓮池海會。 彌陀如來。 觀音勢至坐蓮臺。 接引上金階。 大誓弘開。 普願離塵埃。
【譯】:殊勝莊嚴的蓮池海會上,慈悲的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巍巍端坐於高廣的蓮花臺座,接引眾生往生淨土,登上金階。廣發慈悲救度之宏願而大誓弘開,普願所有的苦難眾生,都能永離五濁塵世而常居安樂佛國。
願生西方淨土中,九品蓮花為父母,花開見佛悟無生,不退菩薩為伴侶。
【譯】:誠願往生西方安樂淨土中,託質蓮胎,位分九品,而於蓮花中化生以九品蓮花為父母而化生;俟花開之時,見佛而悟無生法理,常與諸不退轉菩薩共修而為法侶。
(※ 主法表白問訊,齋主舉牌,傳爐人舉盤,次第奉迎六道至內壇外。)
咨爾六凡,同然一會。孰分彼此,何間親怨。以由資法力之提持。故得體施懷之平等。將趣盛席,必習真儀。
所謂淨相對之根塵,以至稟無作之歸戒。
當由正轍,可蹈大方。宜端列於後先。咸竦聞於誡飭。
【譯】:六凡眾生,於今幸能同聚於此殊勝難得的法會;沒有彼此之分,也沒有怨親之別。由於承資無上法力的提攜攝持,故得體受「無遮普施」的悲懷等濟。而今即將回趨盛筵之供席,故先須通曉修習受供聞法的真儀。
也就是所謂從最初,清淨相對應的根身、塵境的根身塵染諸惡業垢;以至而後,稟受三歸及大乘三聚無作妙戒等儀法。
應當如此依循真法正道的軌則而行,才能臻至無上菩提的大道。現在應當依先後次第而排列整齊,一起誠敬地聽聞法要教誡。
【注:大方】①至方至正之極也。 《老子》:「大方無隅,大器晚成,大音稀聲,大象無形。」 ②指大道、常道、根本之法則。《莊子》:「乃蹈乎大方。」
【注:竦(ㄙㄨㄥˇ)聞於誡飭】竦,謂恭敬嚴肅。
(※ 主法想六道,及亡靈等,次序班列於淨道之上,猶如雲海。)
→ ...( 續接 07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35) )...
水陸《第七請下堂》
「以九品蓮花為父母而化生」 修改為 「位分九品,而於蓮花中化生」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