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【◎六席】 沒溺波濤: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沒溺波濤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。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因沒溺於波濤巨浪而罹難,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江河淮濟。溪澤陂湖。凡此大川,皆為至險。
必有乘舟之利,以免行路之難。故茲民旅之往來,及以官期之經歷。大風起而滔天洶湧。片帆傾而逐浪漂流。
至如海國行商,蠻邦轉貨。晝逢羣寇,亂飛矢石以交攻。夜入狂瀾,坐見舳艫之平沒。
【譯】:長江、黃河、淮河、濟水等四條大河,以及溪流川澤、江陂湖泊等;凡是像這樣的大水洪流,都是極為危險的水域。
因此,必須要有乘船航行的便利,以免水上通行的困難。故凡民間航旅之相互往來,以及任官期間的往返經歷;航程中,若遇暴風吹起滔天巨浪而波濤洶湧,則渺小的孤舟便瞬間傾覆,隨波逐浪而漂流於水上。
乃至若是航行於臨海諸國交易行商,以及遠航於外國轉賣貨物;或於日間遭逢成羣的海盜流寇,發射漫天亂飛的箭矢、壘石而交相攻擊;或在夜間,陷入狂風巨浪之中,徒然眼睜睜地看著連船帶人溺沒於水面之下。
或者是,命尚未絕而被拋棄於水中;或遭鬼魅附身,精神錯亂而自身投入深淵;凡此種種,結果都是陷沒於波濤洶湧中而溺斃,也就是所謂的夭傷而喪失了性命。
【注:陂(ㄆㄧˊ)湖】陂,大江支流。
【注:片帆】隻帆獨行之船,喻孤舟。
【注:舳艫(ㄓㄨˊ ㄌㄨˊ)】舳,船尾。艫,船頭。舳艫,即舟船的通稱。 蘇軾《赤壁賦》:「舳艫千里,旌旗蔽空。」
爾乃居連洲島,業擅漁鹽。逐臭營家,沿流撒網。船師弗謹,遽失柁於驚湍。伙伴難逃,盡沈身於巨浸。
死屍不宿,何由葬之以棺。逝魄無歸,誰為祭之以禮。如斯族類,深可悲傷。
【譯】:以及,或居住於水上相連的沙洲、島嶼,擅長捕魚曬鹽之業;便於海畔水上營生養家,順著水流而撒布漁網。奈何船夫一不小心,於急流中掌舵不穩而突然失去控制;結果全船的伙伴都難逃倖免,全部沉沒於汪洋大海之中。
然而,大海並不藏留死亡的屍體,又如何能將其入棺而安葬呢?溘逝的魂魄,又有誰來為他們行禮致祭呢?像這一類的眾生,實在深可悲傷!
【逐臭】①海上逐臭,典出《呂氏春秋•遇合》:「人有大臭者,其親戚、兄弟、妻妾、知識,無能與居者,自苦而居海上。海上人有説其臭者,晝夜隨之而弗能去。」 又如魏•曹植《與楊德祖書》:「海畔有逐臭之夫。」故稱追逐臭味的人為「逐臭之夫」,後亦用以喻嗜好怪僻之人。 ②宋•周煇《清波雜誌》:「濱江人家得魚,留數日,俟稍敗方烹。或謂何不擊鮮,云鮮則必腥。海上有逐臭之夫,於此益信。」
【注:柁(ㄉㄨㄛˋ)】同「舵」。
【注:巨浸】大水、大河、大海、皆曰巨浸。 《折疑論》:「抱石而塞巨浸。… (巨浸,海也。… 抱取塊石,而要塞填大海。」(T52n2118_p0812b06)
【死屍不宿】①大海雖容萬物,卻不藏宿死屍,故而總納百川而潔淨如是。②《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》:「譬如大海不宿死屍,何以故?大海法爾如是故。菩薩亦復如是,不與煩惱結漏及不善知識而所共止。何以故?菩薩法爾如是故。」(T14n0489_p0729a21) ③《施設論》:「如經所說:大海之中,不宿死屍。今問:何因其事如是?答謂:大海中,有潔淨行諸大龍宮。若彼最上龍王宮中,有死屍者;即於夜分,棄置第二龍王宮中。乃至第四宮中。如是次第,出置岸上。由此因故,其事如是。」(T26n1538_p0527a25)
【祭之以禮】謂祭祀時,一切皆須合乎禮制。 《論語•為政》:「孟懿子問孝。… 子曰: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《論語注疏》(魏•何晏注,宋•邢昺 疏):「祭之以禮,謂春秋祭祀以時思之。」
今則粤有信心,敬修齋事。盡行攝召,無使遐遺。宜舉眾以偕來。冀聞法而得度。
【譯】:於今,謹有虔誠敬信的齋主,恭敬營修「水陸大齋法會」普度羣靈,對於所有諸國人民,因沒溺波濤中而罹難的一切橫死孤魂及諸眷屬,均盡行攝受召請,沒有任何的遺漏。故請羣靈都應一起相偕而來,冀能同聞正法、永脫苦難而得度。
(※ 主法想所召孤魂,無央數眾,從四方來,卻住一面。)
→ ...( 續接 07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3) )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