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【◎十四席】
( ※ 凡度亡者,最後須加正薦一位。 延生則無此。)
一心奉請當壇正薦某某神儀。 (三請)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當壇正薦某某府君(或 孺人)尊靈神儀。 (三請)
恭誠祈願此諸正薦尊靈,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來趨法會。
(※ 主法想所請亡靈,隨所生處,即得覺知,從空而來,卻住一面。)
( ※ 若僧家建道場,前一席則不用。當用此一席,一心奉請云:)
一心奉請。某某堂上。歷代祖宗。俗氏親眷。諸位神儀。并諸眷屬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某某堂上,歷代之祖師覺靈、與其俗家之親眷等諸位神儀,及諸眷屬。
一心奉請
本寺開山祖師。中興住持。諸祖老和尚。
本寺堂上。先亡後化。歷代諸祖老和尚。
本寺大眾。各人生身父母。六親眷屬等眾。
各人過去壇上得戒十師。并引禮師眾。
各人剃度法派。過去本師。已故門徒。諸覺靈眾。
本寺功行堂。涅槃堂。十方一切僧行覺靈。
本寺功德堂。所列古往今來。檀信士女等眾。
本寺水陸堂。所列一切受薦先亡等眾。
法界之內。九種十類。無祀孤魂等眾。
(○ 此請名剎僧寺所用。若尼庵薦祖,宜隨某庵應請之數而請,亦不拘十位之數。)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:
本寺開山祖師,中興住持,諸祖老和尚。
本寺堂上,先後示寂之歷代諸祖老和尚。
本寺開山以來,自古迄今,先後示寂之一切僧行覺靈。
本寺大眾,各人之生身父母,以及六親眷屬等眾。
各人過去壇上得戒十師,及引禮師眾。
各人剃度法派,過去本師,及已故之門徒等,諸覺靈眾。
本寺功行堂、涅槃堂,十方一切僧行覺靈。
本寺功德堂,所列古往今來,一切檀信士女等眾。
本寺水陸堂,所列一切受薦先亡等眾。
法界之內,九種十類,無祀孤魂等眾。
【注:覺靈】若僧人入寂,於超薦時尊稱為「覺靈」。 (詳見上,第十三席中之【注】。)
【注:功行堂】為寺內歷來苦行、以及有勞執事,享受香火奉祀之堂。
【注:涅槃堂】涅槃堂,又稱省行堂、無常院、延壽堂,乃送病僧待入滅之處也。《佛祖通載》:「他日涅槃堂孤光獨照時,自驗看。」(佛學大辭典) ①《百丈清規證義記》:「省行堂規(亦名涅槃堂。西域稱無常院。俗呼病堂。…設此堂以處病者。因眾生貪著,至死不覺,佛教移處,令知無常將至,使興心念猛省過,而急脩行也。處斯堂者,當思人命無常,促於呼吸健人尚爾,何況病乎。又當觀此身,四大不調,百骸欲散,飲食漸減,醫藥少靈,便利床敷,呻吟枕席。譬之魚遊釜內,倏忽焦糜;燈在風前,剎那熄滅;故知此身不久,必赴死門,前路茫茫,畢竟何往?若己事已辦,原不著忙;其或未然,早求淨土,決志往生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。…若將臨終,即白客堂,知客即派數人念佛送終。」(X63n1244_p0492b20) ②《釋氏要覽》:「無常院 西域傳云,祇桓西北角日光沒處,為無常院。 若有病者當安其中,意為凡人內心貪著房舍衣缽道具生戀著心,無厭背故制此堂,令聞名見題悟一切法無彼常故(今稱延壽堂、涅槃堂者,皆後人隨情愛名之也)。堂內置佛,… 若至甚者不更移動只於像後以俟命終。」(T54n2127_p0306b24)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恭誠祈願,所有堂上歷代諸祖、俗世親眷等先靈亡,以及無祀孤魂等眾,與諸眷屬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(※ 主法想本寺/某庵歷代諸祖,各整威儀而來,卻住一面。)
上來召請,諸位亡靈。非仗密言,安能畢集。
我佛如來,有召請真言,謹當宣誦。
【譯】:以上法事,已肅誠召請本寺歷代諸祖僧行覺靈、俗世親眷,及與齋家上世祖宗,及無祀孤魂等亡靈眾。若非仰仗祕密真言之威勝妙力,如何能完全集請諸亡靈眾齊聚於法會呢?
仰遵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,於茲恭謹宣誦:
唵 什伐囉 俱胝 阿揭吒 尾揭吒 薩訶 ( 三徧 )
(※ 主法想諸位先亡,悉皆會集,上升淨道,住寶樓閣中。 )
願因祕密,來集道場。齋主虔誠,至心作禮。
【譯】:誠願承此祕密真言無上法力,普令所請僧俗羣靈來赴法會而齊集壇場。齋主恭誠懇切地至心行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