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

07 《第七 行奉請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2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【◎十一 產亡乳絕:

一心奉請。十方法界。諸國人民。產亡乳絕。橫死孤魂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來趨法會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,奉請十方法界一切諸國人民,因生產遇難、或斷絕乳哺,而突遭橫死遽成孤魂的所有眾生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所有此類苦難眾生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召請之時,共同來趨法會。

靖觀世道之無知。罔念人身之難得。競趣薄俗,咸失本慈。
念治家未裕,則每以為憂。故得子稍多,則棄而不舉。
既出離於胎獄,復淹沒於水盆。若女若男,方生方死。
處閨帷而行屠殺,因恩愛以結怨讐。惟茲滅絕於人倫,是即乖違於天理。
【譯】:謹觀世間道德風氣,普遍愚昧不明事理;不知感念能得人身,多麼珍貴難得;卻競相隨澆薄敗壞的習俗,完全失去了本有的仁德慈心。
念及謀生治家而未能寬裕富足,則每每引以為憂;因此,若所生子女稍多,便棄養而不盡撫育之責。
可憐的嬰兒,才剛出離苦獄般的母胎,卻馬上又被淹沒於水盆中溺死;不論是男嬰、女嬰,才剛剛出生就又立即死亡。
殘忍的父母,就在閨房帷帳內而行毒害屠殺之行;由於夫妻恩愛而懷孕生子,卻反因親手殺子而結下深仇大怨。如此慘絕人寰、滅絕人性的行為,實在嚴重違背了天理倫常。
【注:人身難得】《華嚴經》云:「得人身難。」(T10n0279_p0346b26《雜阿含經》:世尊告諸比丘:「譬如大地,悉成大海,有一盲龜,… 百年一出其頭,海中有浮木,止有一孔,漂流海浪,隨風東西。盲龜百年一出其頭,當得遇此孔不?」… 佛告阿難:「盲龜浮木,雖復差違,或復相得。愚癡凡夫漂流五趣,暫復人身,甚難於彼。」(T02n0099_p0108c07 《大般涅槃經》:「人身難得如優曇花,我今已得。如來難值過優曇花,我今已值。清淨法寶難得見聞,我今已聞。猶如盲龜值浮木孔。」(T12n0374_p0498c23
【注:胎獄】(譬喻)四生中之胎生者,在母胎內之苦,譬如獄也。《天台觀經疏》序曰:「夫樂邦之與苦域,金寶之與泥沙,胎獄之望華池。」(佛學大辭典)
【注:方生方死】《圓覺經夾頌集解講義》:「凡夫迷圓覺之體,失圓覺之用,起惑造業,輪轉大苦海中,方死方生,方生方死,頭出頭沒,無有解脫。」(X10n0253_p0242c06) 莊子《齊物論》:「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」。

至若頭足倒產,母子俱亡。若此大怨,無非惡對。
或命夭於總角之際。或乳絕於襁負之中。於孩提未必有愆。由宿業故招此報。如斯情狀。深可悲憐。
【譯】:至於像生產時,嬰兒胎位顛倒以致足先頭而出,導致難產而母子俱亡;像這樣同歸於盡的大怨,無非由於宿世冤仇相對索報的緣故。
或者是早夭於童年之時;或是尚在襁褓的幼年,即因斷絕乳哺而亡。對於這些幼兒來說,本身未必犯有重過而須至死;實乃由於往昔所造的惡業,而招致這樣的果報。像這樣的情狀,實在深可悲傷哀憐!
【注:總角】比喻童年。古時兒童常編髮紮辮於頂,形如兩角,稱為「總角」。《詩經》:「總角丱兮。」
【注:襁(ㄑㄧㄤˇ)負】用布兜束幼兒而負於背上。《論語》:「則四方之民,襁負其子而至矣。」

今則粤有信心。敬修齋事。盡行攝召。無使遐遺。宜舉眾以偕來。冀聞法而得度。
【譯】:於今,謹有虔誠敬信的齋主,恭敬營修「水陸大齋法會」普度羣靈,對於所有諸國人民,因生產遇難、或斷絕乳哺等橫死孤魂及諸眷屬,均盡行攝受召請,沒有任何的遺漏。故請羣靈都應一起相偕而來,冀能同聞正法、永脫苦難而得度。

 主法想所召孤魂,無央數眾,從四方來,卻住一面。 



水陸《第七請下堂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