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

16結語 - 發願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

此篇《水陸會本》注釋及淺譯,
既緣於法界眾多因緣具足而成,
也願其回歸流通而周遍於法界!
  




  
    
佛法這麼的好,浩瀚深湛如大海,
於今既已深入經藏,求無上菩提,
更莫忘發大悲心,誓度一切眾生,
願您廣為介紹流通,自利利他,功德無量!

§ 記曰:
夢裡明明有來去   覺後空空無去來
從來水天相連碧   除卻巫山還是雲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果彥謹誌

15 《第十五 送聖法儀》注釋淺譯 (0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
上來修建。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,勝會道場。良宵圓滿。奉送聖駕雲程。大眾一心念佛引導。 大眾同念佛。 鐘鼓齊鳴。香燈頭領眾出殿。
【譯】:上來恭誠修建「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」法事,於今良宵功成圓滿。謹恭敬奉送諸聖尊駕,順登雲行之道程。大眾至誠一心稱念佛號,引為前導。 (大眾齊同 一心念佛
【注:雲程】指遠方,即萬里青雲之道程。又轉指生天之路程、白雲上之天界,或紫雲環繞之淨土。禪苑清規卷七亡僧:「茶傾三奠,香爇一爐,用薦雲程,和南聖眾。」(佛光大辭典) 猶言「凌雲之路程」。 喻「遙隔之路程」、「美好顯達之前程」。

※ 主法想諸佛,菩薩,羅漢,緣覺,祖師,仙道,諸天,諸神等,悉皆乘空而去。 至下人道,修羅,畜生,餓鬼,地獄道等,並正薦當齋,悉皆往生淨土。 送某席,觀某席是也。 

奉送盡虛空。徧法界。十方常住。一切諸佛。并諸眷屬。請登雲路。
奉送盡虛空。徧法界。十方常住。一切尊法。并諸眷屬。請登雲路。
奉送盡虛空。徧法界。十方常住。諸菩薩僧。并諸眷屬。請登雲路。
奉送盡虛空。徧法界。十方常住。諸緣覺僧。并諸眷屬。請登雲路。
奉送盡虛空。徧法界。十方常住。諸聲聞僧。并諸眷屬。請登雲路。
奉送。傳揚教法。禪律諸宗。諸祖師僧。并諸眷屬請登雲路。
奉送。助宣佛化。持明造論。五通神仙。并諸眷屬請登雲路。
奉送。十大明王。穢跡金剛。護法諸天。并諸眷屬請登雲路。
奉送。護佛舍利壇塔。伽藍齋戒。護國鎮宅。諸大神王。并諸眷屬請登雲路。
奉送。發揚水陸。流通至教。製儀立法。諸大士眾。并諸眷屬請登雲路。

15 《第十五 送聖法儀》注釋淺譯 (0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

即俗而真,轉麤為妙。有大功能,堪具此用。即功即德,獻聖獻凡。充滿虛空,皆成如意。恩沾沙界,和南聖眾。
【譯】:於事相上敬獻供養而行禮如儀(隨順世法而「即俗」);然理體上,一心三諦圓融而周遍法界(不離當體一心而「俗體本真」);這就是「即俗而真」。故能轉一切粗陋鄙俗而成微妙精細。其有如此殊勝之大功能,足堪圓具一切之妙用!謹以此成就圓融無盡殊勝之功德,上奉四聖、下獻六凡,平等一如。故能周遍充足盡滿虛空,皆成勝妙如意寶。平等普度之宏恩,均沾周遍恆沙界。稽首敬禮諸聖眾。
【注:即俗而真】《止觀輔行傳弘決》:「釋中云即俗而真等者。非真證故名為俗,即此俗體性本是真,故云即俗而真。所感果報是界外俗。俗由真證,證體起用,用即是俗,故云即真而俗。」(T46n1912_p0158b07《妙法蓮華經玄義》:「幻有空二諦者。斥前意也。何者?實有時無真,滅有時無俗,二諦義不成。若明幻有者,幻有是俗,幻有不可得,即俗而真。大品云:即色是空,即空是色。空色相即,二諦義成。是名幻有無二諦也。」(T33n1716_p0702c27) 《大日經義釋》:「復次,世尊以未來世眾生鈍根,故迷於二諦,不知即俗而真。」(X23n0438_p0348b06

15 《第十五 送聖法儀》注釋淺譯 (01)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 

第十五送聖法儀 《會本》p.479 ~ 492

-【○ 爐香讚 】-

乍爇。法界蒙薰。諸佛海會悉遙聞。隨處結祥雲。誠意方殷。諸佛現全身。
【譯】:淨爐清香方初焚爇,氤氳瀰漫,十方法界普蒙薰香;一切諸佛莊嚴海會聖眾,也都悉皆遙聞。靄靄香煙飄逸無盡,隨處廣結祥瑞香雲海;至誠恭敬之心意方生殷切,諸佛咸都感應而悉現全身。

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 三稱

-【◎ 奉迎聖駕】-

上來修建。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,勝會道場。良宵圓滿。奉迎聖駕,暫住佛殿。大眾一心念佛引導。 接舉 佛號,大眾同念。 內壇法器、樂器,大殿大鐘、大鼓,齊鳴。
【譯】:上來恭誠修建「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」法事,於今良宵而功成圓滿。謹奉迎諸聖尊駕,暫移住至佛殿。大眾均至誠一心稱念佛號,引為前導。 (大眾齊同 一心念佛

-【○ 諷誦「大悲呪」 , 「心經」 】-

伏唯聖駕,暫住佛殿。現前所具,疏楮綵縀座席等儀。恐未精嚴,須當呪徧。大眾諷誦靈章,悉希清淨。

14 《第十四 收疏軌則》注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 

第十四收疏軌則 《會本》p.476~478

上圓滿供畢。內壇香燈到懸旛處將大榜揭下,摺成長方式。圓滿香佛事畢。將中三寶桌上供品收去。方桌撤下。法事桌四張,拼攏內壇中間。由前至後直擺。桌前擺香爐燭臺一副。爐盤一個。內放淨水盃一只。桌上擺疏盤東西兩行。每行盤十二個。盤中空處。擺小燭臺六副。要燦爛輝煌為妙。桌前擺拜墊四個。前三後一。居中主法。兩邊表白。齋主在主法後。其收疏之法。每席先從當中一號收起,覆於桌上。然後一左一右,依次收而覆之。第一疏在面上。第十疏在當底。將綵神貌俱包於疏下。每席收畢用總席牌,將所收之疏牌,并緞幷縀貌,統裝於總牌內。外以紅頭繩束紥。再用紅紙条箍圍。上書第几席號次。韋關二聖牌,按於八九二席後。六道牌,按於廿四席後。將證盟疏裝於證盟牌內。連大榜,上堂第一席疏,一同置於東邊前一盤。第二席疏置於第二盤。如是挨次擺至廿四席疏,置於西邊前一盤。各席小花收置各席盤內。每疏盤上,安大花一枝。將大壇五色紙牌,供大殿長桌前方桌上。收齊已,預備送聖。

【注】:本單元並非法事唱誦儀軌,僅係文字詳細敘述「上圓滿供」、「圓滿香」佛事後,「收疏」之作法,以預備下單元「送聖」之進行。


    續接    15《第十五 送聖法儀》注釋淺譯(01)

    或回到    《水陸儀軌會本》目錄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

13 《第十三 送判宣疏》注釋淺譯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 

第十三送判宣疏 《會本》p.473~475

 主法拈香問訊唱清涼地菩薩三稱 

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 三稱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 三徧

( 接念 【大悲呪】 一徧 

【 變食真言 】

南無薩嚩怛他誐多。嚩嚕枳帝。唵。三婆囉。三婆囉。吽。 三徧

【 甘露水真言 】

南無蘇嚕婆耶。怛他誐跢耶。怛姪他。唵。蘇嚕。蘇嚕。鉢囉蘇嚕。鉢囉蘇嚕。娑婆訶。 三徧

【 普供養真言 】

唵誐誐曩。三婆嚩。嚩日囉斛。 三徧

-【◎ 奉請判官 】-

奉請天府功德司判官。
奉請中界功德司判官。
奉請地府功德司判官。
奉請上堂俵錢貌司判官。
奉請下堂俵錢貌司判官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1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為齋主及大眾,說「自慶偈」 】-

即法界理,起法界心。對法界境,修法界供。向十方佛,讚說大乘。從大悲門,普度六道。三壇等施,六行俱成。是則名為真法供養。修齋事畢,慶己慶人。願諸聖賢,賜以護念。
【譯】:依於「心法一如,全心是性」的「法界理」,以本來即圓具一切法界的「法界心」,觀於即心所圓具的「法界境」,而修真實無住、圓融周遍的「法界供」。復向十方諸佛,歡欣至誠而讚說大乘之無上勝妙。更發大願,仰遵「同體大悲」之心而平等普度六道,利益一切眾生。三壇悉皆等心無遮普施,六度之行咸俱圓滿成就。如此圓融正行而修,是則名為「真法供養」。於今修營「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」法事已告圓成,普度功德皆已圓滿而自他受益,(所謂「以智慧而自行,以慈悲而化他」),堪稱「慶己、慶人」。惟願十方諸聖賢眾,慈悲歡喜而賜以護念。


【 ◎註:

《會本》於此云:「三壇等施,六行俱成」。
【譯】:三壇悉皆等心無遮普施,六度之行咸俱圓滿成就。
※按其廣義,「三壇等施」即意謂「上供十方佛,中奉諸賢聖,下及六道品,等施無差別,隨感皆飽滿。」

《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》蓮池版)於此云:「三檀等施,六行俱成」。 若依「三檀等施」而言:
【譯】:「資生施、無畏施、法施」三種檀施,等心無遮普施;「施、戒、忍、進、禪、般若」六度之行,咸俱圓滿成就。
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11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夫婦年高,祈求子息,未獲如願,一切人倫。當願生福德男,承家繼業。
【注:子息】指兒子、子嗣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未離襁褓,乳絕夭殤,薄福嬰孩,一切男女。當願神物護持,延壽無病。
【注:襁褓(ㄑㄧㄤˇ ㄅㄠˇ)】背負嬰、幼兒用的布條和被子。亦喻指嬰、幼兒。
【注:乳絕夭殤】謂因斷絕乳哺而夭亡。
【注:神物】指「神靈、特異之物」。 《易經•繫辭》:「天生神物,聖人則之。」 指「神仙」。 《史記》:「神物不至。」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墮胎傷孕,子死腹中,產難不出,一切女倫。當願子母兩全,保安性命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不孝父母,弗育妻孥,怨積心離,一切人倫。當願回心孝慈,悔除前業。
【注:弗育妻孥(ㄋㄨˊ)】不照顧、養育妻子與兒女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五逆十惡,不仁不義,不忠不信,一切人倫。當願實心改革,悔除往罪。
【注:五逆十惡】五逆,五種極逆於理的罪惡,即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之血,破和合之僧。因此五種是極端罪惡的行為,任犯一種,即墮無間地獄,故又名無間業。 十惡,又名十不善,即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、惡口、兩舌、貪欲、瞋恚、愚痴。(佛學常見辭彙)
【注:實心】謂真心實意、不虛假。 《韓非子》:「實心以忠愛之。」

上來修齋,無量功德。回施法界,一切羣靈。殷勤勸發四十八願。宜悔業因,即蒙超度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10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世智辯聰,好事文筆,毀瀆佛法,一切人倫。當願回讚大乘,頓消邪見。
【注:世智辯聰】(術語)八難之一。世間之人,邪智聰利者,唯耽習外道經書,不能信出世之正法;是為佛道之障難。(佛學大辭典)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愚騃無知,鄙陋下劣,不信三寶,一切人倫。當願深信菩提,發明妙智。
【注:愚騃(ㄞˊ)無知】愚笨癡呆而不明事理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四體不勤,終日放縱,怠棄諸事,一切人倫。當願持身勤謹,綜理正業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9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醫專治疾,卜以決疑,術業未成,一切人倫。當願為學精明,濟人利物。
【注:卜以決疑】謂「以占卜之術而決吉凶禍福等疑」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行舟海國,列肆市廛,所求未遂,一切人倫。當願物貨濟通,豐家富國。
【注:列肆市廛】列肆,開設商舖、;或市場成列之店鋪商舖。 市廛,古城市中住宅區;或商店集中之地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貪名逐利,干謁四方,奔走勤勞,一切人倫。當願清心寡欲,樂天知命。

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表白為齋主,代為法界君臣庶民,貴賤男女,各悔業因,進求解脫,發四十八願】-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中華民國,遠近鄰邦,有道無道,君王總統。當願慈念蒼生,德化天下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十方法界,中華民國、以及遠近鄰邦,無論治國有道或無道,所有一切君王總統;當願其均能慈悲護念百姓,力行德政而化育天下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懿德夫人,博學大家,相夫教子,一切淑媛。當願母儀閨壼,師範女流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十方法界,貞淑懿德之夫人、學識廣博之「大家」,及輔助丈夫、教養子女,所有一切賢善淑女;當願均能宜室宜家而為人母之楷模,善具婦德而為女性之典範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表白為齋主,代為七趣十類羣生,各悔業因,進求解脫,勸發十願 】-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天道中,著樂無厭,五衰忽至,一切眾生。當願進慕真常,早蒙解脫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十方法界諸天道中,耽著天樂而無厭,卻不期五衰忽至,所有此類一切眾生;當願其均能上進而慕修真寂常住涅槃,早蒙自在真解脫。
【注:真常】世間之相,虛妄不實,皆是因緣相續之假。若夫聖人所得之法,則是真常者真實,離迷情、絕虛妄,是曰真實。者常住,法無生滅變遷,是曰常住。真實常住,故曰真常。」(佛學次第統編)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仙道中,抗志虛無,保守幻質,一切眾生。當願進學無生,早蒙解脫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6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正表為施主推廣施心,發度生願 】-

靖惟十方,所有羣品。雖地居文物之盛,及人多佛法之傳。
六根闇蔽者,則所不知。五苦沈淪者,於茲弗覺。
況遐方遠地之處,有愚人聾啞之徒。但求自謀衣食之常饒,豈聞普度水陸之為益。
至於貧窮困滯,疾病縈纏。在牢獄以被囚,處卑小而受制。雖存慕仰,何得修營。既自棄於良緣,亦焉蒙於善利。
茲因齋會,特發施懷。率六趣之迷倫,陳一心之宏誓。
若疑若信,或自或他。咸慰滿於所期,俾圓成於斯願。
【譯】:於此十方世界,所有一切眾生,雖然有的居於文物興盛、文明發達的地方,以及處於人多佛法弘傳之處。
然而,(對於此難得殊勝之水陸普度勝會),若六根昏昧障蔽者,則仍然惛懵而不知道;以及正沉淪於「五種大苦」之中而不得出離者,同樣也是茫然而毫無所覺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5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主法開示。 續說「持名念佛三昧,求願往生」 】-

(雲棲袾宏補曰)

上來所說觀想念佛三昧已竟。今當更說持名念佛三昧。
竊惟淨土之為教也。肇始於釋迦世尊,闡揚於歷代賢聖。於是以念佛一門,而分四種。曰持名念佛,曰觀像念佛,曰觀想念佛,曰實相念佛。雖有四種之殊,究竟歸於實相而已。
又以前三約之為二。一為觀想一為持名。觀想則十六觀經言之詳矣。
此論持名,則阿彌陀經云,聞說阿彌陀佛,執持名號。若一日,二日,乃至七日,一心不亂。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,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。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此萬世持名念佛從出之大原。乃金口所親宣之妙法也。
【譯】:上來所說,已將「觀想念佛三昧」之法義闡釋清楚。於今當更再說「持名念佛三昧」之意義。
「極樂淨土」之成為教內法門,實肇始於釋迦世尊親口宣說阿彌陀佛淨土諸經,復經歷代聖賢祖師加以闡釋宏揚。於是,此一「念佛」法門,因應眾生不同根機而分為四種方法;即所謂「持名念佛」、「觀像念佛」、「觀想念佛」,以及「實相念佛」。然而,雖分四種不同方法,但徹事即理,究竟終歸圓攝於「實相」之宗旨而已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4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日觀既爾,餘觀例然。次觀水,觀地,觀樹,觀池,及以總觀。凡此六觀,皆觀彼土之依報也。
次觀座,觀像,觀佛,觀二菩薩,普觀,雜觀。凡此七觀,皆觀彼土之正報也。
次三觀者,觀三輩九品往生。令其捨劣而取勝也。
又經云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言作佛者,顯佛從修,非是自然。全是而作,全性成修。故曰心作也。
言是佛者,顯佛本自具,非從修得。全作而是,全修成性。故曰心是也。
【譯】:日觀既然如此,其餘十五觀也是同理。故其次觀「水」,觀「地」,觀「寶樹」,觀「八功德池水」,乃至於「總觀極樂世界眾寶國土」。以上六種觀想,都是觀極樂淨土之依報國土莊嚴。
然後再觀「寶蓮花臺座」,觀「無量壽佛與觀音、勢至二菩薩像」,諦觀「無量壽佛」,諦觀「觀世音菩薩」、「大勢至菩薩」二菩薩,普觀「自生於西方極樂世界中」,雜觀「一佛與二菩薩變化身像」。凡此所述七種觀想,都是觀極樂淨土中,無量壽佛與觀音、勢至二菩薩之正報身相莊嚴。
而最後三觀,則分別觀「上輩之上、中、下三品」、「中輩三品」、及「下輩三品」之往生等相。其所以如此詳述「三輩九品」之觀想,都是為了令眾生知所簡擇,捨低劣而取勝進啊。
又於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中有云: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。其所以謂之「作佛」,(是從「修心作觀」而言),即在顯明「佛」乃從修證而得,非是自然所成。因此,全此一心修觀而作佛,則全此真性悉修成「佛」。所以說:「是心作佛」!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3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故世尊因韋提希發起,為說十六妙觀,以為求生之要。先觀落日者,所以標想西方,而令向彼佛也。
良由此能想心,本具一切依正之法。今以具日之心,想於即心之日。令本性日,顯現其前。惟心與日,皆是法界。作是觀者,名日觀成也。
【譯】:因此之故,由於韋提希夫人啟問之因緣發起,世尊為教導眾生如何諦觀極樂國土淨業,故說「十六妙觀」之法,以為求願往生之要門。而所以先教導繫心「觀落日」,乃是為了標定一心趣於「西方」,以令歸向彼阿彌陀佛所居之西方淨土啊。
誠然由於此能想之「心」,本來就圓滿具足一切依報、正報之法而周遍法界。故於今以此圓滿具「日」之心,觀想彼不離於「心」之日;令本性之「日」豁然清明而顯現於前,了了分明。那麼,「心」與「日」當體即全是實相法界,圓融一如。能作如是而觀者,可稱為「日觀」圓滿成就!
【注:因韋提希發起、先觀落日者,所以標想西方,而令向彼佛也】《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》:「先作日觀,意令繫心。凡心暗散,何能明見淨土妙境?故令專想落日之形。一事繫心,想之不已,其心則定。心若靜細,種種觀法皆可造修。繫心之法須落日者,欲令定想趣於西方,是向彌陀所居處故。… 經韋提希汝及眾生者,韋提希等是現在機,一切眾生是未來機,故知修觀不專佛世。況復韋提是發起者,正為今人請正受法,是故我佛勸眾生修。修法如何?專繫一處所謂西方。」(T37n1751_p0217b16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2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主法開示。 初說「指歸淨土,觀佛三昧」 】-

然而此土濁惡,障重機疏。縱有進修,難於成辦。仰荷如來,有異方便。曰觀佛三昧。俾於阿彌陀佛,極樂淨土。專心繫念,遂得往生。我釋迦世尊,於此娑婆世界。曰極苦穢土以折之。故其地泥沙荊棘,惡道充滿。其時寒暑晝夜,推遷無常。其人胞胎受生,男女雜沓。其衣食辛勤造作,麤惡分段,但增業障。其壽命短促,朝暮不測。示如是種種諸苦,教人起心生大厭惡。
【譯】:但是,於此娑婆世界,五濁、十惡熾盛充滿,眾生業障深重而根機陋劣,縱或少有發心進修,卻終歸難於道業有所成辦。幸仰仗我佛慈悲,另有殊異方法,即「觀佛三昧」法門;俾使眾生專誠一心,繫念西方阿彌陀佛極樂淨土,便得往生安樂世界。釋迦世尊對此濁惡娑婆世界,稱之為「極苦穢土」而加以貶斥。故論其地,則為污泥塵沙、荊棘梗刺,到處充滿苦難惡道險惡。約其時,則冬寒夏暑、晝明夜暗,時時推流變遷、變化無常。再言其人,雜穢胞胎中受生,男女各別而紛雜相處。至於衣服飲食,則須辛苦勤奮汲汲造作,方有所得;況且縱有所得,多為粗陋惡劣、分段雜食;而其間所作所為,卻往往徒增許多惡罪業障。乃至於壽命短暫急促,早晚生死不定,完全無法預料。因此,釋迦世尊誨示娑婆世間種種諸苦厄難,教導眾生知苦,起大厭惡而生「出離心」。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1)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 

第十二燒圓滿香法事 《會本》p.440~472

 舉讚。主法拈香展具三拜登座,為六道羣靈開示法要,指歸淨土,令修念佛三昧,求願往生。

-【◎ 爐香讚 】-

乍爇。法界蒙薰。諸佛海會悉遙聞。隨處結祥雲。誠意方殷。諸佛現全身。
【譯】:淨爐清香方初焚爇,氤氳瀰漫,十方法界普蒙薰香;一切諸佛莊嚴海會聖眾,也都悉皆遙聞。靄靄香煙飄逸無盡,隨處廣結祥瑞香雲海;至誠恭敬之心意方生殷切,諸佛咸都感應而悉現全身。

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。 (三稱)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 (三稱)

-【◎ 開經偈 】-

無上甚深微妙法   百千萬劫難遭遇
我今見聞得受持   願解如來真實義
【譯】:至高無上的深奧微妙法,縱經百千萬劫也難逢遇。
我幸於今見聞而信受奉持,願能悟解諸佛如來所說圓妙真實義。

 主法想六道羣靈,受薦亡者,各各集於座前,請求法要。 

-【◎ 主法開示 】-  主法鳴尺開示云: 

汝輩六道佛子。自入道場,屢聞法要。所謂發起圓常正信,歸依一體三寶。行大乘懺悔,立四宏誓願。而又獲聞大乘妙戒無作之法。乃至一香一花,明燈奉食。幢旛瓔珞,歌頌讚歎,六塵供事,互徧莊嚴。一一無非備明法華開顯之事,究竟圓融三諦之理。
將使汝輩開發妙解。達茲萬境,唯是一心。諦觀一心,本不可得。隨心而造,不礙緣生。若依若正,若色若心。妙觀觀之,無非妙法。

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

11 《第十一 上圓滿供法事》注釋淺譯 (08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三寶讚 】-

三寶廣無邊。僧伽萬德功圓。六年苦行證金仙。說法利人天。放光獻瑞周沙界。天龍八部共同瞻。千賢萬聖會祇園。結集永流傳。
【譯】:三寶莊嚴勝德,廣大無邊。僧伽修行萬德,功成圓滿。六年苦行終知非,豁悟正覺證佛道。說法度生,利益人天。普放光明獻祥瑞,廣布遍周恆沙界。天龍八部護法神,共同瞻禮而敬仰。千賢萬聖齊聚集,俱會祇園共聞法。結合集成法寶藏,永流傳世濟有情。

-【◎ 回向 】-

以此經呪功德。回向護法龍天。三界嶽瀆靈聰。守護道場真宰。祈福保安平善。莊嚴無上菩提。普願法界怨親。共入毗盧性海。
【譯】:謹以此經呪殊勝功德,回向護法龍天、三界山川嶽瀆靈聰、以及守護道場之真宰諸神;祈賜福祉,永保安康平善,進而莊嚴無上菩提道。普願法界一切怨親眾生,同入毗盧佛性法界海。
【注:毗盧性海】謂毘盧遮那佛之體性廣大無限,猶如大海。又作毘盧藏海。毘盧為法身如來,故毘盧性海亦通法性界、佛性界。〔禪戒訣註解卷上〕(佛光大辭典) 梵語毘盧遮那華譯為遍一切處,法性遍一切處,好像無涯的大海。(佛學常見辭彙)

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

11 《第十一 上圓滿供法事》注釋淺譯 (0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
 注】以下頌偈,直至三稱「南無大行普賢」而圓滿《大懺悔文》,則是不動法師所編集。

願將以此勝功德 迴向無上真法界
性相佛法及僧伽 二諦融通三昧印
如是無量功德海 我今皆悉盡迴向
【譯】:願將以上廣大行願所修之最勝功德,悉皆回向無上之諸佛平等法身- 真如法界。
本體上的自性佛法僧三寶(真諦),與化相上的別相佛法僧三寶(俗諦),其實是真俗不二而性相一如的(中諦)。故真、俗二諦圓融無礙而通達;法性本來如是,不一不二,不即不離,這就是「湛然澄清而萬象映現」的海印三昧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