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日觀既爾,餘觀例然。次觀水,觀地,觀樹,觀池,及以總觀。凡此六觀,皆觀彼土之依報也。
次觀座,觀像,觀佛,觀二菩薩,普觀,雜觀。凡此七觀,皆觀彼土之正報也。
次三觀者,觀三輩九品往生。令其捨劣而取勝也。
又經云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言作佛者,顯佛從修,非是自然。全是而作,全性成修。故曰心作也。
言是佛者,顯佛本自具,非從修得。全作而是,全修成性。故曰心是也。
【譯】:日觀既然如此,其餘十五觀也是同理。故其次觀「水」,觀「地」,觀「寶樹」,觀「八功德池水」,乃至於「總觀極樂世界眾寶國土」。以上六種觀想,都是觀極樂淨土之依報國土莊嚴。
然後再觀「寶蓮花臺座」,觀「無量壽佛與觀音、勢至二菩薩像」,諦觀「無量壽佛」,諦觀「觀世音菩薩」、「大勢至菩薩」二菩薩,普觀「自生於西方極樂世界中」,雜觀「一佛與二菩薩變化身像」。凡此所述七種觀想,都是觀極樂淨土中,無量壽佛與觀音、勢至二菩薩之正報身相莊嚴。
而最後三觀,則分別觀「上輩之上、中、下三品」、「中輩三品」、及「下輩三品」之往生等相。其所以如此詳述「三輩九品」之觀想,都是為了令眾生知所簡擇,捨低劣而取勝進啊。
又於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中有云: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。其所以謂之「作佛」,(是從「修心作觀」而言),即在顯明「佛」乃從修證而得,非是自然所成。因此,全此一心修觀而作佛,則全此真性悉修成「佛」。所以說:「是心作佛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