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

15 《第十五 送聖法儀》注釋淺譯 (01)

水陸法會
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 (田果彥) 

第十五送聖法儀 《會本》p.479 ~ 492

-【○ 爐香讚 】-

乍爇。法界蒙薰。諸佛海會悉遙聞。隨處結祥雲。誠意方殷。諸佛現全身。
【譯】:淨爐清香方初焚爇,氤氳瀰漫,十方法界普蒙薰香;一切諸佛莊嚴海會聖眾,也都悉皆遙聞。靄靄香煙飄逸無盡,隨處廣結祥瑞香雲海;至誠恭敬之心意方生殷切,諸佛咸都感應而悉現全身。

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 三稱

-【◎ 奉迎聖駕】-

上來修建。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,勝會道場。良宵圓滿。奉迎聖駕,暫住佛殿。大眾一心念佛引導。 接舉 佛號,大眾同念。 內壇法器、樂器,大殿大鐘、大鼓,齊鳴。
【譯】:上來恭誠修建「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」法事,於今良宵而功成圓滿。謹奉迎諸聖尊駕,暫移住至佛殿。大眾均至誠一心稱念佛號,引為前導。 (大眾齊同 一心念佛

-【○ 諷誦「大悲呪」 , 「心經」 】-

伏唯聖駕,暫住佛殿。現前所具,疏楮綵縀座席等儀。恐未精嚴,須當呪徧。大眾諷誦靈章,悉希清淨。
【譯】:於今諸聖尊駕均已安住於莊嚴之佛殿;然現前所奉具之供楮疏貌,疏楮、綵緞種種供養,以及座席等諸多禮儀,唯恐猶未臻於精嚴完美,故當誠誦呪語加持,普令一切周遍而圓滿。大眾謹恭誠諷誦靈妙真章,祈願一切悉皆妙嚴清淨。
【注:疏楮綵縀】《會本》(p.583) 有云:「於中所具上堂錢楮疏貌綵緞座席等儀」。 《會本》(p.477):「收之法。每席先從當中一號收起,覆於桌上。依次收而覆之。… 第一疏在面上,第十疏在當底。將綵緞神貌俱包於下。每席收畢,用總席牌,將所收之疏牌,并緞貌,統裝於總牌內。… 將證盟疏裝於證盟牌內,連大榜,并上堂第一席疏,一同置於東邊前一盤。」 有關「綵緞神貌」,乃用以表示對上、下堂每一席皆恭敬供養之意。 「」,古時係以五種珍貴之綢緞及鮮花製成,流傳至後則改用五種尊貴色紙及紙花替代,但都是表達「誠懇恭敬供養」之意。詳見《會本》(p.518):「捲綵緞神貌上堂十席用佛座封面,下堂用鳳輦封面, 其上()堂用紅籤(錫箔)封上,綵緞 上()堂用紅籤(錫箔)箍腰。」;以及《會本》(p.527):「紅綠黃紫藍各廿六張(做綵緞并五色牌用)。」
【注:楮(ㄔㄨˇ)】,樹名,樹皮可造紙,故引為「紙」之代稱。 此外,宋、元時代紙幣,多以楮皮造紙製成,故亦指「紙幣」。 乃至引喻為楮錢、冥紙,即俗稱祭祀用的「冥錢」。
【注:綵縀(ㄘㄞˇ ㄉㄨㄢˋ)】綵,俗稱五色綢為「」。  ,即「緞」,厚密光滑的絲織品。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 三稱

(接念 大悲呪 不限徧數 

(接念 心經 
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 三稱。 接唱 【祝延】,或【佛寶讚】。)

-【○ 佛寶讚 】-

佛寶讚無窮。功成無量劫中。巍巍丈六紫金容。覺道雪山峰。眉際玉毫光燦爛。照開六道昏蒙。龍華三會願相逢。演說法真宗。
【譯】:誠敬地讚嘆如來,而無有窮盡!佛於無量劫以來,因地歷經無量劫的修學,覺行圓滿而功成證果。崇高雄偉相好莊嚴,示丈六之身與紫磨金色之相;修道於雪山之峰而終成正覺。眉間白毫燦爛光明,朗朗照破六道眾生的顛倒昏迷而開智慧。惟願當來彌勒尊佛下生之世,於龍華樹下說法三會中,悉皆有緣同相逢;共聞演說正法真宗而得解脫。
【注:丈六紫金容】《無量義經》:「大哉大悟大聖主,無垢無染無所著,… 示為丈六紫金暉,方整照曜甚明徹。」(T09n0276_p0384c29) 《楞嚴經圓通疏》:「又如釋迦之應此娑婆穢土但丈六紫金之身。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已。」(X12n0281_p0909c11) 《教觀撮要論》:「論隱實施權(玄云:祇隱其無量功德莊嚴之身,現為丈六紫金輝。記云:祇是隱實施權且云當分)」(X57n0967_p0290c12
【注:雪山】釋迦太子六年苦行之處,《增壹阿含經》內曰「大畏山」。①《金剛三昧經注解》:「降皇宮,捨富貴,逃雪嶺,苦行六年,覩星成道,作眾生之慈父,為九界之宗師。」(X35n0651 _p0217a13) ②《釋迦如來成道記註》:「當二月八日夜半時,逾城出家。…棲雪嶺於六年。言六年者,是太子在雪山示修苦行究竟之數。」(X75n1509_p0004b13) ③《增壹阿含經》:「世尊告諸比丘:我昔未成佛道時,爾時依彼大畏山而住。…日食一麻一米,形體劣弱,…我六年之中作此苦行,不得上尊之法。」(T02n0125_p0670c03)④《佛本行集經》:「去此北方雪山之下,有大聚落,名曰釋種。彼有一城,名為迦毘羅婆蘇都…,彼城有一釋種之王,號名淨飯,是我之父,我是其子,…我名悉達。」(T03n0190_p0763c28) 【又】釋尊於過去世因地修菩薩道時,另曾於雪山苦行,謂之雪山大士、雪山童子。《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》:「釋迦如來因地時 …歷劫苦行不思議 …頓捨身財求妙法 …雪山童子釋迦因 …為求半偈捨金身…」。所求偈全文即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。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 雪山成道:釋迦成道,在摩揭陀國之菩提樹下。非在雪山。謂之雪山者,就雪山大士之往因而假說之耳。(佛學大辭典) 雪山大士:又曰雪山童子。釋尊在過去世修菩薩道時,於雪山苦行,謂之雪山大士。涅槃經十四曰:「善男子!過去之世,佛日未出。我於爾時作婆羅門,修菩薩行。… 我於爾時住於雪山… 我於爾時獨處其中,唯食諸果。食已,繫心思惟坐禪,經無量歲。」(佛學大辭典)《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》:「釋迦如來因地時 ,歷劫苦行不思議,頓捨身財求妙法 雪山童子釋迦因 ,為求半偈捨金身T47n1983_p0478c09
【注:玉毫】《一切經音義》:「言玉毫者,如來眉間白毫毛也,晧白光潤猶如白玉,佛從毫相放大光明,照十方界,故云玉毫瑞色也。」(T54n2128_p0370a10
【注:龍華三會】彌勒佛於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道,開三番法會,度盡上中下三根之眾生,故曰龍華三會。羅什譯之彌勒下生經曰:「坐龍華菩提樹下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在華林園,其園縱廣一百由旬,大眾滿中。初會說法,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。第二大會說法,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。第三大會說法,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。彌勒佛既轉法輪,度天人已,將諸弟子入城乞食。」增一阿含經四十四曰:「爾時去雉頭城不遠,有道樹名曰龍華。高一由旬,廣五百步。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。(中略)爾時彌勒初會八萬四千阿羅漢,第二會有九十四億人,第三之會九十二億人民,皆是阿羅漢,亦復是我遺法弟子。」(佛學大辭典)
【注:演說法真宗】真宗:(流派)真實之宗旨,是各稱自所信之宗也。又明真如法相實理之宗旨,如云性宗,天台之別教,華嚴之終教以上是也。觀經散善義曰:「真宗難遇。」五會法事讚本曰:「念佛成佛是真宗。」慈恩傳八曰:「臣等夙敬真宗,幸窺天藻。」廣百論釋論曰:「重顯真宗,遺彼餘疑。」教行信證化卷曰:「鈔真宗詮,摭淨土要。」大乘義章一曰:「辨此實性,故曰真宗。」五教章上曰:「四真宗涅槃華嚴等明佛性法界真理等。」(佛學大辭典) 《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》:「持戒坐禪名正法,念佛成佛是真宗 …,念佛三昧是真宗」(T47n1983_p0479c17) 淨空法師報恩講堂繫念法事講話》:「法真宗」,就是淨土宗,就是教人念佛成佛,這是大乘佛法裡面的「真宗」。「真宗」不是指其他的,就是指「淨土三經」,念佛往生不退成佛。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看到世尊把這個法門囑付給彌勒菩薩,彌勒菩薩將來一定弘揚。(http://www.amtb.tw/20/20-08-03.xml

-【○ 回向偈 】-

以此經呪功德。回向護法龍天。三界嶽瀆靈聰。守護道場真宰。祈福保安平善。莊嚴無上菩提。普願法界怨親。共入毗盧性海。
【譯】:謹以此經呪殊勝功德,回向護法龍天、三界山川嶽瀆靈聰、以及守護道場之真宰諸神;祈賜福祉,永保安康平善,進而莊嚴無上菩提道。普願法界一切怨親眾生,同入毗盧佛性法界海。
【注:毗盧性海】①《禪宗直指》:「佛之所謂心,乃清淨廣大妙湛圓明,謂之本覺,謂之般若,謂之毗盧性海,謂之牟尼寶珠。」 ②謂法性遍一切處,好像無涯的大海。故毘盧性海亦通法性界、佛性界。 (詳見【第十一上圓滿供法事】譯文中之【注】)
  


水陸《第十五 送聖》

1 則留言:

  1. (1)「佛於因地歷經無量劫的修學」 改為 「佛於無量劫以來,因地修學」。
    (2) 修改【注:雪山】
    (3) 增【注:毗盧性海】①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