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當知適為汝輩歸依三寶,奉行懺悔。發菩提心,立四宏誓。示之以三聚淨戒。顯之以三德妙體。明白洞達,更無餘蘊。
而又於此時,加之以法食之益。是法是食,俱得為利。則如天台之言曰。,譬如熏藥,藥隨火勢。入人身中,患除方復。法隨食入,亦復如是。或近或遠,終破無明。是皆上藉茲日法施之力,以致若是。
【譯】:一切六道群靈應當知了,之前於「說冥戒」法事中,特為爾等眾生授歸依三寶,並奉依大乘行懺悔法;進而發菩提大心,立四宏誓願;復再開示授受三聚無作清淨妙戒;又闡顯了一心三德祕藏妙體;凡此種種,都已清楚明白地宣說圓盡、洞徹通達,而沒有絲毫遺漏了。
而今,又於此時輔加以一心圓觀之法食,更增勝益。因此,無論是於「法」或「食」,眾生都能普遍得受無上利益。此則正如天台大師所說的,譬如以藥熏於火,令藥氣隨火勢而熏入人身之中,一直到所患病除而痊癒康復為止。因此,以「法施」隨於「食施」而普熏,也就正是同樣的道理;不論遠近快慢,終能破除無明而解脫。而這一切,都是仰仗於今日「法施」的殊勝,才能獲致如此的圓滿。
【注:譬如熏藥】①《維摩經略疏•釋菩薩行品》(智者大師說 沙門湛然略):「譬如世食,持身止飢一日乃歇;此食七日乃消。又譬如服一種藥,藥持身七日可消;藥勢熏身至其疾愈。此是事解。」(T38n1778_p0699a03)②《止觀輔行傳弘決》:「釋如來食也。引淨名意者,謂於食起觀能令食遍。彼文正以食為法界訶於事食。故南嶽隨自意中云,凡所得食,應云:此食色香味,上供十方佛,中奉諸賢聖,下及六道品,等施無差別隨感皆飽滿,令諸施主得無量波羅蜜。又云,念食色香如旃檀風,一時普熏十方世界,凡聖有感各得上味,六道聞香發菩提心,於食能生六波羅蜜及以三行。淨名疏中譬如熏藥藥隨火勢入人身中患除方復。菩薩觀食亦復如是,以食施時食為法界具一切法,凡諸受者法隨食入乃為冥益,或近或遠終破無明。想為檀風亦復如是。」 (T46n1912_p0264a19)③《維摩經文疏》(智者大師):「『法寶普照』…若放二諦光亦不名普,今此諸菩薩能放中道圓光普照,只放一光照一切處,皆令各得利益隨機入道,故名法寶照也。問光照云何能破惡生善?答譬如熏藥煙觕,病苦即除身得安樂,放光觸身破惡生善亦復如是,以光從諸善根出故隨觕有緣眾生苦悉除也。」(X18n0338_p0486b15)(「觕」,古「觸」字。)
我今奉宣,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。加持法食,充徧法界。成大功能,如前所說。仰憑法眾,同音持誦。
【譯】:我謹於今,恭誠奉宣「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」,以資加持法食,令其出生無盡而遍滿法界,成就殊勝無上的大功能,一如上來所說。故謹仰憑法眾法會大眾一心同聲持誦陀羅尼:
【注:法眾】①順佛法之眾也。即出家五眾之總稱。圓覺經曰:「願為諸來一切法眾,重宣法王圓滿覺性。」寄歸傳一曰:「若泛為俗侶,但略言其五禁;局提法眾,遂廣彰乎七篇。」(佛學大辭典) ②《圓覺經析義疏》:「願為諸來一切法眾(至)隨順開悟漸次能入。 諸來法眾,指現前法會大眾。非一方來,故云諸來。」(X10n0263_p0737c07) ③悅眾法師。
曩謨薩嚩怛他孽跢。嚩路枳帝。唵。三跋囉。三跋囉吽。 ( 二十一徧 )
(※ 主法想一一食中,出生甘露上味,一切餚饍,如前徧食文中,六塵互徧,彌滿法界。依正諸法,皆成妙供。一時切普施,法界六道,各得受用,無不周徧。)
惟茲湛水,出彼高源。被以密言,成斯甘露。是為不死之神藥,能滋至渴之焦心。可使清涼,普令饒益。
於此脩營之食,加乎灌沃之功。既變化之有方,則出生之無盡。
莫不屬饜諸趣。暢悅羣情。咸豁悟於己靈,即頓增於法喜。
【譯】:此澄湛之淨水,出於清高之靈源;復以祕密真言加被,圓成此甘露法水。這也即是「不死之神藥」,能滋潤饑渴至苦而焦慮驚怖的心;能夠頓使身心清涼,而普令一切皆得豐饒利益。
謹以此甘露法水,散灑於今所修設奉供之食,而加以增益勝用之功;既然一切遵依妙法而變化有方,則當然也就周遍無礙而出生無盡了。
因此,能遍令所有諸趣眾生,盡情飽食而滿足,使得群情暢快而歡悅;並進而普令眾生豁然醒悟本具之靈明真性,故即頓然資增無上的法喜。
【注:出彼高源】《禪林類聚》:「慈明圓禪師。 僧問如何是佛。師云水出高源。」(X67n1299_p0011a03)
【注:屬饜(ㄧㄢˋ)】《北山錄》:「…處無人之室,屬饜而食(屬饜、飽縱也)鹹過渴而死。夫以偏空為道者,亦卒以空為害矣。」(T52n2113_p0584a24)
【注:灌沃】灌溉滋潤以令豐饒。
我佛如來,有施甘露真言。謹當宣誦。
【譯】:仰遵我佛如來有施甘露真言,於茲恭謹宣誦:
南無素嚕皤耶 怛多揭多耶 怛你也他 唵素嚕素嚕 鉢囉素嚕 鉢囉素嚕 莎訶( 七徧 )
(※ 主法想此法水,由呪力故,成上妙天甘露味。散灑供食,豈唯惟淨潔香美,亦復出生種種餚饍,無有限量。於諸餚饍,復能出生上妙五塵,重重無盡,周徧法界。六道羣靈,各得受用。 )
佛言,若有四眾,常誦此真言,及四如來名號。加持飲食,施諸餓鬼者。受此食已,悉得飽滿。其行施者,便能具足無量福德。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,功德無別。
又言,此真言法,豈唯施鬼,亦復施仙,及以三寶。引而伸之,則知亦當施餘五趣,則法界之義方顯。我今專為稱唱四如來名。以彰勝用。
【譯】:世尊曾有教言:若有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等四眾弟子,常持誦此「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」,以及稱念四如來之名號,用以加持飲食,然後施與諸惡餓鬼眾,則一切惡餓鬼受此施食後,都能得受飽食滿足。而此行施食之人,也因此便能具足無量的福德,就如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的功德一樣,等無差別。
並且又說:「此真言加持施食之法,豈僅限於施與鬼類眾生,也同樣可以施於諸婆羅門仙眾,以及供養佛、法、僧三寶。」因此,推引而伸展其義,則可知也應當同樣施於其餘的五趣眾生,這樣才能完全彰顯出遍「法界」的真義。故我於今恭謹遵依聖教,專為稱唱四如來之名號,以資彰揚而增勝妙用。
【注: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】《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》:「作此施已,於其四方有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,… 受此食已悉皆飽滿。阿難!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,常以此密言及四如來名號,加持食施鬼,便能具足無量福德,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,等無差別,壽命延長,增益色力,善根具足。… 若欲施諸婆羅門仙等,…若欲供養佛法僧寶,…。」(T21n1313_p0465b04)
南無多寶如來。 南無妙色身如來。 南無廣博身如來。 南無離怖畏如來。 ( 各三稱 )
【注:四如來名】《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》:「然後稱四如來名號。南無多寶如來(能除餓鬼慳悋業,得福德圓滿)。南無妙色身如來(能破餓鬼醜陋形,得色相具足)。南無廣博身如來(能令餓鬼喉咽寬大,所施之食悉皆充足)。南無離怖畏如來(能除餓鬼一切怖畏,得離鬼趣)。」
(※ 主法想四如來,皆現色身,攝濟羣靈。恣意受食,離諸怖畏。 )
-【◎ 獻供文】-
萬法之性無住,故能卷歸一空。六塵之體恆周,故得舒出諸有。
是以酌水獻花,然香奉食。既虔而誠,曰豐且潔。
於理由心而造,在事食物無缺。事理兩交,方成妙供。空有雙敷,堪稱道合。
是則此食,具徧十方。允在茲時,普熏羣品。然既遇大王之珍饍。當載聆吾佛之靈章。豈唯享則多儀。蓋是飽必須教。
均沾上味,咸悟圓常。庶因齋事之緣,同成法施之會。
【譯】:一切萬法之真性,本來圓融無所住著,故能卷收攝歸於一「真空」而無礙;然而六塵萬相之本體,本來恆常周遍,故能舒展開發出一切「妙有」而自在。
所以無論是斟盛淨水、敬獻香花,或是焚爇清香、奉供妙食;都是衷心虔敬而誠懇,供事豐盛且潔淨。
就理體上而論,固然一切由心所造;然於事相上言,施食供物一切無缺。如此「事」與 「理」兩者交輔相成,方能成就圓滿的妙供。「空」、「有」雙照融敷而無偏,足堪稱為與道相合。
因此之故,此「食」圓滿具足而周遍十方;得於今時法會中,普熏一切六道眾生。然而,既得幸遇如此豐盛(有如君王享用)的百美味珍饍,同時也當仔細聆聽我佛殊勝靈妙之教法;。此一法事,豈僅只是歆享種種儀式的奉供而已;其實還要於飽食之餘,同時施與聖法的教化。
普令所有六道眾生,都能領納上殊妙之美甘露上味,同時也都得悟圓滿常住的真實道理。而由此齋供法事的殊勝因緣,共同成就無上法施的絕妙勝會。
【注:卷歸一空】《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》:「雙亡二邊故,煩惱非一非一切,別示中也。現前一念若定空者,下(不)能舒出一切有心。若定有者,何能卷歸一空心耶?不空不有、無狀無名,強稱中道。」(T39n1784_p0036b02)
【注:大王之珍饍】《寶王三昧念佛直指》:「開示禪佛不二法門 … 彼謂參禪雖妙而難,如造萬間大廈。念佛雖麁且易,如作一隙草窟。見地若此,譬如饑世得遇大王百味珍膳,認作草菜之食;以如意珠王,視為魚目;可不哀哉。不知禪佛二門發行雖異,到家一著,其理是同。」(T47n1974_p0363c29)
【注:圓常】箇箇圓常道:為華嚴宗、天台宗所說幽遠玄妙之教。圓者,完全圓滿之意;常者,常住不滅之意。謂箇箇事物,如山川、草木,乃至一塵一芥之微,皆具備圓滿常住之道,無不有真理之全體,此即佛法至極之道理。(佛光大辭典)
→ ...( 續接 10《第十 行供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4) )...
水陸《第十供下堂》
增加 【注:四如來名】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