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【◎十席】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。諸趣往來。七七日內,七返受生。中陰趣眾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。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奉供養,十方法界一切往來諸趣之間,於七七四十九日內數死數生,乃至於第七個七日方緣定受生,所有此等中陰趣眾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十方法界所有此等諸中陰趣眾及諸眷屬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奉供之時,歆受此等上妙供養。
○補特伽羅為數取。生經七日太匆匆。 如斯七七日纔終。決定受生隨業轉。
○七趣往來無暫止。四洲經歷莫遑居。 略為十七種名言。此類只憑天眼見。
○別有泥犂分罪福。隨心感得巧風吹。 惟茲中陰眾無央。於此一時俱奉供。
【譯】:梵語「補特伽羅」,意謂中陰有情乃隨業而輪迴生死、數數往來於諸趣,故稱之為「數取趣」。然其一期的生命只能限於七天,實在是太過匆匆。而如此短暫展轉生死,最多至七七四十九日方才得以告終,隨業所轉而決定最終受生之處。
於七趣之中死生往來而不曾暫止,處於四洲之間周遍經歷而無暇安居。略而言之,則可分為十七種中陰之稱謂。然此諸中陰的身形,卻非肉眼所能看見,只憑天眼方能得見。
此外,還另有地獄中的中陰眾生,分別因罪、福二業輕重不同,隨心各自感得或臭香、或香臭的巧風所吹而受粗、細之身形。凡此所有十方一切無數無量的中陰眾生,我等於今皆至誠恭奉供養。
【注】:請對照「奉請下堂」第十席原文、及譯文中之【注】。
【注:補特伽羅為數取】①謂「取五諸趣而輪迴之義」。 《一切經音義》:「補特伽羅,此曰數取趣,謂造集不息,數數取苦果也。」(T54n2128_p0442a09) ②《翻譯名義集》:「補特伽羅,或福伽羅、或富特伽羅,此云數取趣。謂諸有情起惑造業,即為能取,當來五趣,名之為趣。古譯為趣向,中陰有情,趣往前生故。俱舍云:未至應至處,應至處即六趣也。」(T54n2131_p1082a03) ③《一切經音義》:「補特伽羅(案梵本,補,此云數;特伽,此云趣;羅,此名取;云數取趣,謂數數往來諸趣也。舊亦作弗伽羅,翻名為入,言捨天陰入人陰、捨人陰入畜生陰近是也。經中作福伽羅…,梵音轉也,譯者皆翻為人,言六趣通名人也,斯謬甚矣!… )。」(T54n2128_p0624c02)
【注:生經七日太匆匆。如斯七七日纔終】①《釋氏要覽》:「瑜伽論云:… 若未得生緣,極七日住(中陰經云中有,極壽七日)。若有生緣即不定。若極七日,必死而復生。如是展轉生死,乃至七七日住。自此已後,決定得生。」(T54n2127_p0305b27) ②《華嚴原人論合解》:「五趣之中,皆有中陰。… 所住時量,三說不同。 一世友尊者云:極住七日。 二法救大德云:住時不定,以受生緣有遲速故。若生緣未會,中有恒在故。 三設摩達多尊者云:極遲不過七七日。…將往受生時,不見餘境,但見受生和合因緣,不揀遠近,剎那便至,勢力極速,金剛鐵石,不能為礙。」(X58n1033_p0797a05)
【注:七趣】六趣及神仙趣。《淨土指歸集》謂「仙」為「不了真性,與六道眾生,同名七趣」。
伏以從緣隱顯,若鏡像之有無。隨業升沈,如井輪之高下。
惟天上五衰之至,及人間四相之遷。三塗之出沒紛紜,諸趣之往來雜遝。
善惡極重者,即能感報。果因稍輕者,且復俟時。以未得於受身,故暫歸於中陰。
何死生之數取,由罪福之轉移。倏忽而終,壽量定於七日。變化而有,質狀比於小兒。
念念不臧,形形相續。識雖聰利,性只昏蒙。
不離萬法之中,強名六道之外。在天眼固應得見,非佛心莫能徧知。
若此無歸,誠為可憫。周流妄境以隨情,正爾牽連。回入脩門至得道,方為止息。
【譯】:中陰眾生從緣生死而或隱或顯,好似鏡中的影像一樣似有若無。各自隨業受生而有升有沈,猶如井輪汲水時的忽高忽下。
因此,或於天上五衰相現而壽命將盡之時,或於人間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四相變遷之終;乃至出沒於惡道三塗之中,交雜而紛亂;如此往來六道諸趣之間,反覆而繁雜。
若所造的善、惡業極為深重,當然是立即便能感得升、墮的果報;若是業因較為輕微的,則因餘業未定而暫須稍待時機,等到生緣確定方得決定受生。而由於未能立即受身來世,故暫時便歸於「中陰」之身。
其所以展轉生死、數數往來於諸趣,皆是由於罪福諸業的轉變遷移。忽然間急遽而終,一期的壽量最多不過於七日。中陰眾生都是由變化而有的化身,體質形狀則如同小孩一般。
念念之間多有不善之事,而數生數死中則形形相續。識解雖然聰敏靈利,但心性卻只是昏昧迷懵。
「中陰趣」當然還是不離於萬法之中;但因初死之靈識冥漠,尚未入於六道,故於六道之外而強名為「中陰」。固然以天眼應能得見中陰微細的形體;但若非清淨的佛心,則仍是難以遍知其一切。
像這樣杳杳冥冥而無定處可歸,實在是深可憐憫啊!數轉生死而任隨情識周流於妄境,更增重重牽連而繫縛無盡;唯有回心返正,深入真修之門而至畢竟得道,才能真正止息數數流轉於諸趣之間。
【注:人間四相】①《歷朝釋氏資鑑》:「人間四相:生(夭壽不定)成。老(色力衰損)住。病(四大不調)壞。死(識隨業謝)空。」(X76n1517_p0138b09) ②《證道歌註》:「所謂人間四相、天上五衰,皆福謝之相也。 所言四相者:一生相、二老相、三病相、四死相也。」(X63n1241_p0268b23)
【注:善惡極重者,即能感報】《釋氏要覽》:「又此中有七日死已,或於此類,由餘業可轉中有種子,便於餘類中有生。今尋經旨,極善惡無中有。既受中有身,即中下品善惡業也。故論云:餘業可轉也。如世七日七日齋福,是中有身,死生之際,以善追助。令中有種子,不轉生惡趣故。由是此日之福,不可闕怠也。」(T54n2127_p0305c02)
【注:壽量定於七日】①《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》:「如是中有住經少時,必往結生,速求生故。尊者設摩達多說曰:中有極多住七七日,四十九日定結生故。 尊者世友作如是說:中有極多住經七日,彼身羸劣不久住故。 問:若七日內生緣和合彼可結生,若爾所時生緣未合,彼豈斷壞?答:彼不斷壞。謂彼中有乃至生緣未和合位,數死數生無斷壞故。大德說曰:此無定限。謂彼生緣速和合者,此中有身即少時住;若彼生緣多時未合,此中有身即多時住;乃至緣合方得結生。故中有身住無定限。」(T27n1545_p0361b07) ②《法苑珠林》:「俱舍小乘師有四釋不同。一說極促時,死已即受陰生。 二說得住七日,七日滿已,處中有不限時節。三說得住四十九日,生緣未具,死已更受,亦不限時節。 四說隨受生緣,乃至經劫住不命終。 第五依瑜伽論云,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,死而復生,乃至七七日受死生,自此已後決得生緣。此與前四皆不同也。」(T53n2122_p1001c07)
【注:變化而有,質狀比於小兒】①《阿毘達磨俱舍釋論》:「偈曰:地獄但化生。中陰及諸天。 釋曰:一切地獄眾生、中陰眾生、諸天,皆是化生。… 身量云何?如六七歲小兒,而識解聰利於小兒。」(T29n1559_p0201a07)②《華嚴原人論合解》:「然其形量大小,各如本有之量。有云:人中有減半;如本有六尺,中有三尺。有云欲界中有,如五六歲小兒形量。 色界中有,如本時形量。 人天中有,其身潔白。三途中有,其身黑暗。有云:當生地獄趣者,所有形狀,即如地獄。乃至當生天趣中者,所有形狀,即如彼天。」(X58n1033_p0797a06) ③《六道集》:「若人命終,… 即有中陰身現。如三歲童子。」(X88n1645_p0123b08)
【注:強名六道之外】①《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》:「而實中有非趣所攝。… 所以者何?趣謂所趣,即所至處。中有趣彼非所至處,猶如道路,故非趣攝。復次,趣非擾亂,中有擾亂,是故中有非趣所攝。復次,趣多安住,中有不住,如風陽焰,故非趣攝。復次,諸趣是果,中有是因,因不即果,故非趣攝。…復次,諸趣相麁,中有相細,細不即麁,故非趣攝。…復次,中有在彼二趣中間,故非趣攝,如田邑土世界中間非田等攝。復次,趣是根本善惡業招,彼加行業招於中有,因既有異故,不相攝。」(T27n1545_p0358c03) ②《施食通覽》(初入道場敘建水陸意 出楊鍔水陸儀):「請六道外者眾 一心奉請 徧法界中一切六道外者眾。或自三界而乍墮、或從五趣以方來,既涉升降之兩楹,遂歷去來之中陰,罔罔像像杳杳冥冥,或上升而頭向天宮、或下墜而首歸地府、或橫趍於南北、或足向於東西,陋劣匪堪形相奚,既飲食甘漿而莫覩,吸風飲露以充飢,素無毫善莊嚴,故受如斯果報。今則冤親等濟幽顯咸資如是六道外者中陰眾生竝願。」(X57n0961_p0118b12) ③《笑隱大訢禪師語錄》:「而以六道外者終之。喻若人初死,其靈識冥漠,未入於六道曰中陰者。」(X69n1367_p0720c08)
【注:在天眼固應得見】①《翻譯名義集》:「涅槃云:中有五陰,非肉眼見,天眼所見。」(T54n2131_p1082a08)②《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》:「問:諸本有眼見中有不?有作是說:地獄傍生鬼人趣眼不見中有,唯天趣眼能見中有。… 應作是說,住本有者,諸生得眼皆無能見中有身者,唯極清淨修得天眼能見中有。…謂契經說:若男若女具淨尸羅修諸善法,彼命終已得意成身,如白衣光或如明夜,極淨天眼乃能見之。若男若女毀犯淨戒作諸惡法,彼命終已得意成身,如黑羺光或如闇夜,極淨天眼乃能見之。由此故知住本有者,諸生得眼皆無能見中有身者。」(T27n1545_p0364b15)
今則特開勝會。普度迷流。願因佛日之光。來赴檀家之供。
親聞妙法。頓悟圓乘。勿眷戀於殘軀。即升騰於樂土。歸命頂禮。常住三寶。
【譯】:於今特為開建殊勝的大齋勝會,平等普度一切迷流中的苦難眾生;恭誠祈願十方所有一切諸中陰趣眾及諸眷屬,仰承佛陀慈悲德智之光明攝照,共偕來赴施主請供之法會道場。
親聞無上殊勝妙法,而得頓然領悟圓實佛乘;切莫再眷戀於衰殘變化之軀,當即超升於安樂淨土。謹以至誠懇切之心,歸命頂禮十方法界一切常住三寶。
(※ 主法想中陰趣眾,親聞法要,頓悟圓乘,即升樂土,。歸禮三寶,待受妙供。 )
我佛如來,有獻供養真言。謹當宣誦。
【譯】:仰遵我佛如來有獻供養真言,於茲恭謹宣誦:
唵誐誐曩。三婆嚩。嚩日囉。斛。 ( 三徧 )
(※ 主法想下堂十席聖凡,隨筵神眾,及旁生獄鬼等,悉皆承茲法力,咸得受供。 )
願因祕密,不思議熏。悉使微餚,轉成法供。施諸六道,十席羣靈。一時普資,無不周徧。
【譯】:誠願承此殊勝祕密真言,以不可思議之妙力圓熏,普令所有微薄供食,悉皆轉成無上法供,而平等普施十方一切六道眾生,十席群靈等眾;悉令六道群靈同時普蒙妙法資熏,而無不周遍至全。
→ ...( 續接 10《第十 行供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4) )...
水陸《第十供下堂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