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-【◎ 表白為齋主,代為法界君臣庶民,貴賤男女,各悔業因,進求解脫,發四十八願】-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中華民國,遠近鄰邦,有道無道,君王總統。當願慈念蒼生,德化天下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十方法界,中華民國、以及遠近鄰邦,無論治國有道或無道,所有一切君王總統;當願其均能慈悲護念百姓,力行德政而化育天下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懿德夫人,博學大家,相夫教子,一切淑媛。當願母儀閨壼,師範女流。
【注:懿德】即「美德」。
【注:大家】《會本》註:音「太姑」(ㄊㄞˋ ㄍㄨ)。 即「大姑」,係古代對婦女之尊稱。《後漢書•列女傳•班昭》:「帝數召入宮,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,號曰大家。」即所謂稱「班昭(曹世叔之妻)」為「曹大家」。
【注:淑媛】①賢淑美善之女子。 ②三國曹魏時之女官名。
【注:閨壼(ㄎㄨㄣˇ)】壼,宮廷中之巷道。 「閨壼」意指內宮,或泛指女子所居之內室。《舊唐書•列女傳序》:「以貽閨壼」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名門俊裔,高閥貴胄,才可華國,一切英賢。當願志道據德,善身善世。
【注:高閥貴胄】①閥,家世門第。 高閥,即「有高聲望之門第」。 ②冑,後代子孫。 貴胄,即「貴族之後代」。
【注:才可華國】謂「才能優越,足可光榮、顯耀國家」。
【注:志道據德】謂「立志向於道,心行據於德」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齊家治國,宣化牧民,居中在外,一切官僚。當願忠恕存誠,安人濟物。
【注:宣化牧民】謂「宣施教化,化育治理人民」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親提師旅,統制邊方,為國忘軀,一切將士。當願軍政修明,四維畏服。
【注:親提師旅】謂「親自統率軍隊」。
【注:四維】①此處指「四方、四方邊境」。 ②「禮、義、廉、恥」亦稱為「四維」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策名為臣,遭讒被逐,或罹非命,一切官僚。當願事迹彰明,得全忠節。
【注:策名為臣】①謂「任官職而為臣」。 ②《左傳》:「策名委質。,貳乃辟也。」 杜預〈集解〉注:「名書於所臣之策」。 孔穎達疏:「古之仕者,於所臣之人,書己名於策,以明系繫屬之也。」 意謂「古時始任官職,必先書己之名於策,以表示身為臣屬,必獻身而盡忠之意」。
【注:得全忠節】謂「得以保全忠貞之節操與美名」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行師失律,干犯軍令,遭罹重譴,一切將士。當願忠義在懷,保全身世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經明行修,隱居教授,不求聞達,一切賢儒。當願師道尊嚴,深明素學。
【注:經明行修】明於經學而學識博洽,修養行為而德行美善。《後漢書•寇恂傳》:「恂經明行修,名重朝廷。」
【注:不求聞(ㄨㄣˋ)達】無意追求於顯達之名聲或地位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「不求聞達于諸候。」
【注:素學】素,平日、平素。 素學,即謂「平素所學」。 宋•曾鞏《思政堂記》:「施用素學, 以脩其政。」; 《宋史》:「自唐以來,禮部采名譽,觀素學,故預投公卷。」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正意出家,虔修三學,道果未熟,一切僧尼。當願不退初心,終成正覺。
【注:三學】如來立教,其法有三:一曰戒律,二曰禪定,三曰智慧。然非戒無以生定,非定無以生慧,三法相資,一不可缺。 而皆稱為學者,學猶飾也,器不飾則無以成美觀,人不學則無以成聖德,故依此而修者,必證聖果也。
〔一、戒學〕,戒者,禁戒也。謂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惡業,故名戒學。
〔二、定學〕,定者,禪定也。謂能攝散澄神,見性悟道,故名定學。
〔三、慧學〕,慧者,智慧也。謂能斷除煩惱,顯發本性,故名慧學。 (三藏法數)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志慕長生,精心修鍊,大丹未就,一切道流。當願方便先成,回心佛道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十方法界,奮志而心慕長生不死,精心修鍊丹藥,或大丹尚未精煉成就,所有此等一切道宗之流;當願其均能於所修先方便而有所成,更繼之能回心向上,進而修學佛道。
【注:大丹】古謂道士將汞、鉛、丹砂(朱砂)等礦藥置爐火中燒煉成丹,謂之「煉丹」,服之以強身、長生不老。 後又有分為:修煉體內精、氣、神謂之「內丹」,以及爐火燒煉礦藥謂之「外丹」。
【注:道流】①道家。 ②道教。 ③道士之流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田野耕桑,拾薪採果,食力為養,一切農民。當願地利豐饒,全家溫飽。
【注:田野耕桑】①田野,泛指鄉間田地、原野。 ②耕桑,耕田與養蠶,泛指從事農業。
【注:食力為養】謂「靠辛苦勞力、自食其力,而養活自己與家人」。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百工眾藝,仰食四方,勤苦無成,一切人倫。當願售賣有方,衣糧無乏。
【注:仰食】謂「仰賴、依靠他人而得食」。 《資治通鑑》:「臣等生長漢地,開口仰食,… 慚無報效之義。」
→ ...( 續接 12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9) )...
水陸《第十二燒圓滿香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