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【◎三席】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。帝王總統。文武官僚。儒宗賢哲。仙人隱士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。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奉供養,十方法界一切帝王、總統,文武百官,儒宗賢明智慧之士,以及仙道、隱逸修行之士,與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十方法界所有君臣、儒哲、仙隱等眾及諸眷屬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奉供之時,歆受此等上妙供養。
○四聖輪王并列國。帝王總統及后妃。 三公卿士眾名賢。凡曰百僚文與武。
○至聖大儒尊德道。著書立說顯儒宗。 婆羅門眾即仙人。此土古稱仙聖者。
【譯】:十方法界中,統治世間的「金、銀、銅、鐵」四轉輪聖王,及各列國的帝王、總統等,與其后妃。以及位高權傾的「三公」大臣、卿相士族等名望賢達之眾,也就是與凡所有俗稱的「文武百官」等官僚。
還有尊崇道德的至聖大儒,著書立說而顯揚儒學的儒宗賢哲彰顯儒家世道聖賢的道理;與諸婆羅門仙眾,此方中土自古以來所稱為「仙」的聖者。
乃至,遺世隱逸而崇尚高風志節的諸多隱士;以及眾夫人、妃嬪命婦與受封的婦女等;凡此所有十方一切諸國君臣、儒哲、仙隱之等眾,我等於今皆至誠恭奉供養。
【注】:請對照「奉請下堂」第三席原文、及譯文中之【注】。
【注:三公】古代中央最高之官銜,乃人臣中最高的三個官位:①周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。 ②西漢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為三公。 ③東漢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 ④唐、宋沿東漢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 ⑤明、清沿周制,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。
【注:至聖】如世稱孔子為「至聖先師」。
伏以聖王間出,御金銀銅鐵之輪。明主迭興,握社稷山河之柄。
開基立極,繼體守文。舉六合以為家,統黎元而作子。
然而君無良則喪位。臣不密則失身。若此至難,可不自畏。
維持世道。景仰儒宗。正心誠意,以發其機。制禮作樂,以崇其化。
公卿百辟,具經國之賢材。將校六軍,蘊安邊之英略。
【譯】:四轉輪聖王,御「金、銀、銅、鐵」四種輪寶而相間出世,統理世間;人間則有清明的君主輪流興起,掌握著統領國家、管轄領土之權柄。
或開創建國基業而登立帝位,或繼承皇位而遵循先王法則;上舉天地四海以為自家所私有,下則統理百姓民眾猶如子女。
然而,國君若是不善治國,則終將喪國而失去王位;臣屬倘心不慎密言行有虧,則致失身而受害。無論為君或臣,若稍有不慎,則遭此殺身害命之大難,豈可不自警惕而無所畏懼。
而論及維持世道人心之善良安定,則應景慕敬仰儒家宗師的教化。所謂「端正自心,真誠己意」而內修,以啟發其天性妙機;「制禮、作樂」而制定國家文化禮樂制度,以敦崇教化並砥礪風俗。
至於公侯卿士等百官,則具有經國治世之賢德高材;而將帥校尉等六軍武官,則蘊懷安衛邊疆的英才大略。
【注:六合】指上下及四方;泛指天地、宇宙、人世間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「六合之外,聖人存而不論。」
【注:臣不密則失身】《易經‧繫辭上》:「臣不密則失身」。 孔穎達 疏:「臣不密則失身者,言臣之言行,既有虧失,則失身也。」
【注:正心誠意】《禮記•大學》:「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。」
【注:制禮作樂】《禮記•明堂位》:「朝諸侯於明堂,制禮作樂,頒度量,而天下大服。」
【注:六軍】①《周禮•夏官•司馬》;「凡制軍,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。王六軍,大國三軍。」後遂以之為皇帝或國家軍隊的統稱。 ②《晉書•職官》:「及晉,以領、護、左右衛、驍騎、遊擊為六軍。」 ③《新唐書•百官》:「左右龍武、左右神武、左右神策,號六軍。」
逸民隱士,仙人羽流,挺出塵絕俗之標。得定命延生之術。
維后妃夫人之眾,及嬪妾烈女之倫。內則之行後庭。中饋之助私室。
或出或處,雖暫見於兩端。若智若愚,竟同歸於一死。
今則特開勝會。普度迷流。願承佛日之光。來赴檀家之供。
親聞妙法。頓悟真空。勿留滯於塵寰。即升騰於樂土。歸命頂禮。常住三寶。
【譯】:以及遁世而居的逸民、高風亮節之隱士,與洞天福地之仙人、信奉道教的羽士,揭舉「遠離塵世、超越塵俗」的清高準則,修得靈知定命與延壽長生之靈術。
而正后元妃、夫人命婦等眾,與嬪妃妻妾、節操烈女之輩,於內閨遵守婦道規矩而行之於皇室後宮,或總理府第家務諸事而襄助於私家門室。
然而,不論是出仕而兼善天下或隱居而獨善其身、不論是出行於外或安處於內,雖然暫見其有或好內、或壞外的差別;即使有的是聰明大智而有的卻迷昧愚鈍,但畢竟終究同歸於一死。
於今特為開建殊勝的大齋勝會,平等普度一切迷流中的苦難眾生;恭誠祈願十方所有一切諸國君臣、儒哲、仙隱之眾與諸眷屬,仰承佛陀慈悲德智之光明攝照,共偕來赴施主請供之法會道場。
親聞無上殊勝妙法,而得頓悟真性本空;切莫再流連沈滯於俗塵世間,當即超升於安樂淨土。謹以至誠懇切之心,歸命頂禮十方法界一切常住三寶。
【注:定命】①論定、決定命運。 《文選》:「神先心以定命兮,命隨行以消息。」顏師古曰:「言神明之道,雖在人心之前已定命矣,然亦隨其所行,以致禍福。」 ②亦指通常所謂之命由天定、命中註定。
【注:內則】①《禮記》之篇名,說明居家內部所應遵行的規範和準則。 《禮記•內則》題注(孔穎達 疏):「名曰『「內則」』者,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。…以閨門之內,軌儀可則,故曰內則。」 ②亦引申而指婦職、婦道。 《後漢書•皇后紀序》:「所以能述宣陰化,修成內則,閨房肅雍,險謁不行也。」
【注:中饋】此指婦女在家中職司饋食供饍諸事。《易經•家人》:「無攸遂,在中饋,貞吉。」
(※ 主法想帝王總統等,親聞妙法,頓悟真空,即生樂土,。歸禮三寶,待受供養。 )
→ ...( 續接 10《第十 行供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7) )...
水陸《第十供下堂》
「著書立說而彰顯儒家世道聖賢的道理;」 改為 「著書立說而顯揚儒學的儒宗賢哲;」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