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【◎十四席】
一心奉供。當壇正薦。某某府君/孺人幾位尊靈。 (三請)
惟願不迷本性。承佛威光。今夕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奉供養,當壇正薦之(某某府君 / 某某孺人)幾位尊靈等眾。 (三請)
恭誠祈願此諸正薦尊靈等眾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奉供之時,歆受此等上妙供養。
(※ 若僧家建道場,前席不用。當用後一席奉供云:)
一心奉供。某某堂上。歷代祖師。俗氏親眷。諸位神儀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。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奉供養,某某堂上歷代祖師覺靈、與其俗家親眷等諸位神儀,及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堂上歷代諸祖與俗家親眷,所有神儀先靈等眾及諸眷屬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奉供之時,歆受此等上妙供養。
○大教東傳於震旦。宏基開自永平年。 騰蘭莅止步慈雲。白馬肇興為住處。
○歷代王臣俱景仰。名區無不建精藍。 高僧駐錫闡真詮。四眾聞之生正信。
【譯】:我佛聖教向東流傳於中國,此恢宏勝基之開創,肇始自東漢明帝永平年間;天竺國沙門迦葉摩騰及竺法蘭,攜佛像經典乘白馬而來,住止於洛陽,譯經弘法廣布慈雲;明帝遂飭令建造「白馬寺」為其住錫之處。這就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始。
復經歷代君王與重臣共同景仰而推崇,故於名勝之區,無不修建伽藍精舍;奉請有德高僧駐錫而弘闡佛法真義,四眾聞之而皆生恭敬正信之心。
故自本寺開山以來至於今日,所有歷代祖師僧眾與諸有緣眾生,以及十方一切僧俗大眾諸位英靈,我等於今皆至誠恭奉供養。
【注】:請對照「奉請下堂」第十四席原文。
【注:宏基開自永平年】《佛祖統紀》:「東漢(都洛陽) 明帝(莊光武子) 永平…七年,帝夢金人丈六項佩日光,飛行殿庭,旦問群臣莫能對。太史傅毅進曰:臣聞周昭之時,西方有聖人者出,其名曰佛。帝乃遣中郎將蔡愔、秦景,博士王遵十八人,使西域訪求佛道。 十年,蔡愔等於中天竺大月氏,遇迦葉摩騰、竺法蘭。得佛倚像梵本經六十萬言(倚即立也)載以白馬,達雒陽…騰蘭以沙門服謁見。館於鴻臚寺…。 十一年,敕雒陽城西雍門外立白馬寺。摩騰始譯四十二章經(譯經圖紀,其經元出大部,以大法初傳故,撮引要義以導時俗),藏梵本於蘭臺石室,圖佛像於西陽城門及顯節陵上。」(T49n2035_p0329b13)
【注:慈雲】喻:慈心廣大,覆於一切,譬如雲也。 雞跖集曰:「如來慈心,如彼大雲,蔭注世界。」(佛學大辭典)
【注:精藍】即僧徒所居之伽藍。藍,伽藍之略。伽藍為精進修行者所居,故稱精藍。(佛光大辭典)
伏以夢兆漢廷。敕秦蔡以西去。機熟震旦,致騰蘭以東來。
創白馬之寺,用開法基。起靈鷲之塔,大揚聖化。
于是凡屬名勝,皆建伽藍。廣安僧眾,俾宏法道。
即以本寺而論,固已千百餘年。其間開山中興之辛勤,固為不易。宏法利生之模範,實屬精嚴。
故得海眾同居,穆如兄弟。善信景仰,儼若神明。
既其安住者眾,交涉者多。故得法道大行,法澤普被。
茲值某某老和尚,某某之辰。其徒某某欲報剃度之深恩。敬啟無遮之法會。
所有開山中興,及歷代之住持。前亡後化,并古今之護法。
以及寺中各人得戒諸師,生身父母。普與法界孤魂,同期咸得解脫。
【譯】:由於東漢明帝於夜夢中,見一金人頸佩日光項光如日而飛行於殿庭之瑞兆,因此派遣秦景、蔡愔等人出使西域訪求佛道。而佛法弘興於中國的機緣適已成熟,故請得迦葉摩騰、竺法蘭二師自西而東來。
繼而創建「白馬寺」,譯經弘法,廣開佛法之丕基;又起造靈鷲之塔,弘興揚宣聖教之教化。
於是,凡屬名勝之地,都普建莊嚴的寺院精舍;廣泛地安住出家僧眾,以利宏揚正法聖道。
即以本寺而論,建寺以來已歷經千百餘年;其間創始開山、以及中興再造的辛苦勤奮,誠然是行來不易。然而宏法利生的法式與典範,則實屬博大精深而嚴密。
故能得僧團清淨大眾和合同居,和穆相處猶如兄弟;善士信眾悉皆景仰信服,歸依尊敬奉若神明。
而既得正心安住者日眾,往來接觸化育者漸多;故終能普熏眾生,遂使佛法正道大興盛行,聖法恩澤普及廣被。
於今謹逢 (某某)老和尚,(某某)之辰;徒弟(某某)一心欲報剃度之深恩,故肅誠恭敬修啟平等普施無遮法會。
祈願所有本寺開山、中興,與歷代之住持,先後示寂遷化者,並同古往今來之一切護法大德。
以及寺中各人的得戒諸師,生身父母;乃至普及於法界所有一切孤魂等眾,同於此時都同蒙濟度而得解脫。
【注:靈鷲之塔】①《四十二章經疏鈔》:「漢紀云:明帝永平三年,夜夢金人,… 敕郎中蔡愔、中郎將秦景等十八人,西求佛法。… 遇梵僧騰、蘭二人,請歸漢地。… 復敕於雍門外立寺,騰、蘭居之,名白馬寺。不多時日,便善漢言,即為譯出四十二章經一卷,約有二千餘言,緘在蘭臺石室中。明帝敕畫工圖寫佛像,置清涼臺山大孚靈鷲寺內及顯節陵上。… 大孚靈鷲者,會玄記云:明帝時,摩騰天眼,見有阿育王舍利塔在五臺焉,請帝立寺。帝信佛理,即立寺以勸人。山形似於靈鷲,故號為大孚靈鷲也。」(X37n0671_p0686a07) ②《佛祖統紀》:「帝嘗幸白馬寺,摩騰進曰:寺東何館也?帝曰:昔有阜,夷之復起,有光怪,民呼聖冡。 騰曰:昔阿育王藏佛舍利八萬四千塔,震旦之境有十九處,此其一也…。帝大驚,即與俱往禮拜。見圓光涌冡上,光中有三佛。 侍衛驩呼皆稱萬歲,帝大說曰:不有二大士,焉知大聖遺祐哉。乃詔造塔其上,高九層二百尺。明年有光見於塔,有金色手出塔頂,天香郁然。帝駕幸瞻禮,光隨步武。」(T49n2035_p0329c25)
【注:海眾】謂眾僧一味和合,譬如海也。《釋氏要覽》:「海眾。 增一經云:眾僧如彼大海,流河決水,以入乎海,便滅本名,但有大海之名。」(T54n2127_p0298b22)
故此特開勝會。普度迷流。願因佛日之光。來赴本堂之供。
欣聞妙法。豁悟真空。勿留滯于塵寰。即升騰于樂土。歸命頂禮。常住三寶。
【譯】:故於此特為開建殊勝的大齋勝會,平等普度一切迷流中的苦難眾生;恭誠祈願堂上所有一切諸祖僧眾與俗眷等神儀英靈、乃至盡法界孤魂等眾,及諸眷屬,仰承佛陀慈悲德智之光明攝照,共偕來赴本堂修齋請供之法會道場。
欣然親聞無上殊勝妙法,豁然領悟真性本空;切莫再流連沈滯於俗塵世間,當即超升於安樂淨土。謹以至誠懇切之心,歸命頂禮十方法界一切常住三寶。
【注:來赴本堂之供】此席係專為「本寺堂上」而奉,故曰:來赴「本堂」之供。
(※ 主法想本寺/庵 諸祖,親聞法要,頓悟性空,即升樂土,。歸命三寶,待受妙供。 )
我佛如來,有獻供養真言。謹當宣誦。
【譯】:仰遵我佛如來有獻供養真言,於茲恭謹宣誦:
唵誐誐曩。三婆嚩。嚩日囉。斛 ( 三徧 )
(※ 主法想城隍、土地、家堂、宗祖、及正薦等,承茲法力,咸得受供。 )
願因祕密,不思議熏。悉使微餚,轉成妙供。施諸神眾,及以亡靈。一時普資,無不周徧。
【譯】:誠願承此殊勝祕密真言,以不可思議之妙力圓熏,普令一切微薄供食,悉皆轉成無上妙供,而平等普施上來近邑與當境之城隍諸廟、家堂、與土地諸神眾,以及堂上諸祖、正薦一切亡靈等眾;悉令此諸神眾及亡靈,同時普蒙資熏,無不周徧至全。
→ ...( 續接 10《第十 行供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18) )...
水陸《第十供下堂》
「頸佩日光」 修正為 「項光如日」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