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

12 《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》注釋淺譯 (07)

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 (田果彥) 
-【◎ 表白為齋主,代為七趣十類羣生,各悔業因,進求解脫,勸發十願 】-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天道中,著樂無厭,五衰忽至,一切眾生。當願進慕真常,早蒙解脫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十方法界諸天道中,耽著天樂而無厭,卻不期五衰忽至,所有此類一切眾生;當願其均能上進而慕修真寂常住涅槃,早蒙自在真解脫。
【注:真常】世間之相,虛妄不實,皆是因緣相續之假。若夫聖人所得之法,則是真常者真實,離迷情、絕虛妄,是曰真實。者常住,法無生滅變遷,是曰常住。真實常住,故曰真常。」(佛學次第統編)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仙道中,抗志虛無,保守幻質,一切眾生。當願進學無生,早蒙解脫。
【譯】:謹以此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十方法界諸仙道中,仙志超然而空靈虛無,卻眷顧保守於幻質假身,所有此類一切眾生;當願其均能上進而修學無生無滅實相之道,早蒙自在真解脫。
【注:抗志】志節高尚。 《六韜文韜上賢》:「士有抗志高節,以為氣勢。」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福德神,典司陰陽,興災降福,一切眾生。當願進慕真修,早蒙解脫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人倫中,求名貪利,汩沒風塵,一切眾生。當願進學大乘,早蒙解脫。
【注:汩(ㄍㄨˇ)沒風塵】汩沒,沉淪消失、沈溺、埋沒。 風塵,喻官場仕途、世俗塵世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修羅中,好行瞋恚,鬬戰不已,一切眾生。當願息諍興慈,早蒙解脫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餓鬼中,饑渴逼切,歷劫受苦,一切眾生。當願渴惱蠲除,早蒙解脫。
【注:蠲(ㄐㄩㄢ)除】免除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地府主吏,記註生死,判決獄囚,一切眾生。當願執法寬慈,早蒙解脫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地獄中,有間無間,歷劫受苦,一切眾生。當願罪性本空,早蒙解脫。
【注:罪性本空】罪性,罪業之本性也。罪業之本性者,空而不可得也。止觀四曰:「觀罪性空者,了達貪欲瞋恚之心皆是寂靜門。」(佛學大辭典) 《佛說佛名經》:「欲滅此三障罪者,… 先當興七種心以為方便,然後此罪乃可得滅。何等為七?一者慚愧、二者恐怖、三者厭離、四者發菩提心、五者怨親平等、六者念報佛恩、七者觀罪性空。… 第七觀罪性空者,無有實相從因緣生,顛倒而有。既從因緣而生,則可從因緣而滅。從因緣而生者,押近惡友造作無端。從因緣而滅者,即是今日洗心懺悔。是故經言:此罪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。故知此罪從本是空。 生如是等七種心,以緣想十方諸佛賢聖,擎拳合掌披陳至到,慚愧改革舒瀝心肝洗蕩腸胃。如此懺悔亦何罪而不滅,亦何障而不消。」(T14n0441_p0188b18) 《維摩經略疏》:「若能見理事性根本,一切諸罪即皆滅也,是為直滅不擾其心。 … 彼罪性不在內外中間者,罪性本空。若能觀空即是無罪。所以然者,若罪是有即有定性,若有定性不出三處。一者內心;二者外境;三者中間,即心境共生。今撿若在內者即是自性,自性是罪者,未對境時常當應有罪,故非自性。若謂在外境,境是他性,若他有罪罪自屬他,何關己也。 若謂內外合有罪生者,即共生罪。共有二過,所謂自他即兩罪並生,如伐草木,若人有罪草木應有,若謂中間,刀應有罪,故不在兩間。又解非內根外塵中間六識。若十八界空無罪性何能有罪? 又罪從心生。觀心不從自他共生,則心不在內外中間。如其心然,罪垢亦然,諸法亦然。故普賢觀云:觀心無心,法不住法。我心自空,罪福無主。諸法如是,無住無壞。作是懺悔名大懺悔。」(T38n1778_p0628c19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旁生中,遞相吞噉,刀砧受死,一切眾生。當願怨業頓空,早蒙解脫。

修齋功德,一分奉施,十方法界。諸中陰中,七趣往來,數取生死,一切眾生。當願不昧己靈,早蒙解脫。
【注:數取生死】謂「數數往來諸趣而展轉生死」之意。

上來修齋,無量功德。回施七趣,十類羣生。殷勤勸發,十種大願。咸被鴻恩,圓成施度。
【譯】:謹以上來修齋無量功德,回施七趣之中所有十類羣生;殷勤懇切勸請廣發十種大願,群生都能仰被三寶鴻恩而早蒙解脫,圓成平等普施、慈悲普度之勝德。



水陸《第十二燒圓滿香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