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陸儀軌會本》注釋淺譯 (田果彥)-
【◎五席】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。四類受生。五趣所攝。山間海底。阿脩羅道。并諸眷屬。
惟願不迷本性。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時,受茲供養。
【譯】:至誠一心恭奉供養,十方法界一切「胎、卵、濕、化」四類受生,而攝於五趣之中,居宿山間或海底,所有阿修羅道眾生,與諸眷屬。
恭誠祈願十方法界所有一切阿修羅眾及諸眷屬,都能不迷失於原有的清淨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燭濟拔,而於今夕奉供之時,歆受此等上妙供養。
○惟此化生天所攝。執持世界與天爭。 居鄰日月是胎生。護法乘通同鬼趣。
○旦在虛空暮水宿。信知此類比旁生。 四生五趣攝還周。北住須彌深入海。
○眾相山中為一種。號稱最劣少威神。 阿脩羅道眾無央。於此一時俱奉供。
【譯】:阿修羅眾因業力牽引而分為「四生」。有修羅王因變化而生,為天趣所攝;其力洞徹諸天,執持世界,而能與梵王、帝釋、四天爭權。若於天道中因降德而貶墜,其所擇居處隣於日月,此阿修羅從胎而生,為人趣所攝。若前於鬼道中,以其因發心護法所生福力,能乘神通而入空中,此阿修羅從卵而生,為鬼趣所攝。(詳【注:四生五趣】)
還有部分下劣修羅,在大海中心因濕氣而生,白日天遊於虛空而夜晚上回歸水宿,由於福報較差,可知此類阿修羅乃畜生趣所攝。故阿修羅眾以「胎、卵、濕、化」四類受生,而周全地攝屬於「天、人、修羅、鬼、畜生」五趣之中。若就其居處而言,則還有住在須彌山北,深入海底萬千由旬的阿修羅眾。
以及有一類在眾相山中依地而住,所謂福力最劣而少有威神的阿修羅眾。凡此所有十方一切無量無數阿修羅眾,我等於今皆至誠恭奉供養。
【注】:請對照「奉請下堂」第五席原文、及譯文中之【注】。
【注:四生五趣】①《楞嚴經貫攝》:「復有四種阿修羅類。(阿修羅,此云非天,以其多嗔有天福而無天行故。亦云無端正,以夫醜而婦美故。亦云無酒,以嗔無和氣釀酒不成故)若於鬼道。以護法力。乘通入空。此阿修羅。從卵而生。鬼趣所攝。(鬼道是前因。言彼原從鬼趣發心護持經咒禪戒,以此法力,乘神通而入空界,…卵生飛空因果類鬼,故入鬼攝也)若於天中。降德貶墜。其所卜居。鄰於日月。此阿修羅。從胎而出。人趣所攝。(天中是其前身。彼在天中,或有損德、或天福已盡俱同貶墜。居鄰日月,生從胎出,故人趣所攝也)有修羅王。執持世界。力洞無畏。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。此阿修羅。因變化有。天趣所攝。(四種之中,此為最勝,故稱王。以別執持世界者,驅役鬼神興災作福也。力洞無畏者,力量廣大,通貫人天,無所恐怖也。既能司禍福,但其專權不及諸天,故每怒而爭之。…手撼須彌,諸天震恐,帝釋四天,常與戰鬥。…化生福力,俱等於天,故天趣攝也)…別有一分下劣修羅。生大海心。沉水穴口。但遊虛空。暮歸水宿。此阿修羅。因溼氣有。畜生趣攝。」(X15n0303_p0523c07) ②《楞嚴經》:「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。 若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,此阿修羅從卵而生,鬼趣所攝。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,其所卜居鄰於日月,此阿修羅從胎而出,人趣所攝。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,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,此阿修羅因變化有,天趣所攝。 阿難!別有一分下劣修羅,生大海心沈水穴口,旦遊虛空暮歸水宿,此阿修羅因濕氣有,畜生趣攝。」(T19n0945_p0146c26)
【注:北住須彌深入海。眾相山中為一種】《法苑珠林》:「正法念經云,脩羅居在五處住。一在地上眾相山中,其力最劣。 二在須彌山北,入海二萬一千由旬有脩羅,名曰羅睺,統領無量阿脩羅眾。 三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脩羅,名曰勇健。…」(T53n2122_p0308c11)
【注:阿脩羅道】六道之一,華譯為非天,因其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,似天而非天。又譯作無端,因其容貌很醜陋。又譯作無酒,言其國釀酒不成。性好鬥,常與帝釋戰,國中男醜女美,宮殿在須彌山北,大海之下。(佛學常見辭彙)
伏以夙脩十善,但成下品之因。區別四生,遂感陋心之果。
專行利己,多為勝他。福雖強而報本非天,形極巨而手能障日。
處眾相山中,其威或劣。住大鹹水底,所入最深。
寶網雕欄,映行樹參差之影。奇花名苑,出眾禽和雅之音。
居宮殿則來苦具於三時。御飲食則變青泥於一口。是為惡趣所攝,蓋因邪見之堅。
其有聞悅意女言,而遽爾興瞋。共帝釋天戰,而終焉致敗。
逃身入藕竅,想多慚色。取月為耳璫,只成慢辭。但念不臧。豈明無諍。
長懷暴戾,將鬼畜之為儔。都無慈心,何人天之有望。
【譯】:諸阿修羅眾,由於前世布施,夙修十善,僅成就了下品十善的業因;然因諂慢好勝,故依業受報而分別於「胎、卵、濕、化」四類受生;並由於不能忍辱,故生相醜惡而感得心意瞋陋之果報。
其雖修善而心多嫉忌我慢,專行輕人利己之事;所修善業,也多是為了想要「勝過他人」。因此,福力雖強而果報尚不及生於諸天;但能感得極巨大的身形,張手而足以遮障天日。
至於居處於眾相山中的阿修羅眾,其福業威力或許較劣;而住在大鹹海底處的阿修羅,其沉海下達的深度則是最深。
阿修羅王所居之宮殿,莊嚴校飾,雕鏤欄楯與金鈴寶網,輝映著重重行樹參差的形影。園池名苑,奇花盛開,眾鳥唱出和鳴優雅的妙音。
然而,阿修羅居宮殿中,一日夜間卻有三時受苦,苦具乃自然而來入其宮中。而且,阿修羅所餐百味飲食,雖與天同等,但每當食時最後一口,卻都變作青泥。凡此種種苦受,故為惡趣所攝屬,而這都是由於阿修羅眾的邪見堅深所致。
甚至有阿修羅,其女兒「悅意」嫁帝釋為妻後名「悅意」,因嫉妒而向其告狀,便遽然心生瞋恚;於是興兵攻伐而與帝釋天大戰,然最終還是不敵而戰敗。
於其潰敗驚怖之時,遁走無處,只好逃竄躲入藕絲孔中;可想而知,當時阿修羅心中必多羞愧而有慚色。因此,阿修羅雖有大威力,見日月行於頭上便生瞋心,誓取日月作為耳飾;其實這也只不過是其貢高我慢、大言不慚之辭了。像這樣的所有起心動念都是嫉慢瞋恚不善之事,又那裡會明瞭修習「無諍」的忍辱之行呢?
由於長期懷著暴戾鬥爭之心,終將墮惡趣而與鬼、畜生為同類;都沒有絲毫慈悲之心,又怎能期望生於人道、諸天等善趣呢?
【注:夙脩十善,但成下品之因】《六道集》(清‧弘贊輯):「彼等皆由前世持戒,好勝布施,作下品十善業之所感報。而心多諂慢,不能忍辱,故受此身。由其持戒布施,故宮殿七寶所成。由不忍辱,故生相醜惡。諂慢好勝,故常與天鬥。」(X88n1645_p0132c21)
【注:多為勝他】《佛祖統紀》:「阿修羅界。若其念念雖好修善布施齋戒,而多猜嫌狐疑進退,所修福業多為勝他。見人修善情多嫉忌,貢高我慢珍己輕人,欲彼歸從不耐謙損,如[玄*鳥]高飛下視,外揚仁義內無實德,眾前談論引長於我,不循理正不愧賢能,如此行心是阿修羅法界。」(T49n2035_p0449b24)
【注:寶網雕欄,映行樹參差之影。奇花名苑,出眾禽和雅之音】《六道集》:「起世經云,須彌山王東面,過千由旬,大海下,有鞞摩質多阿修羅王國土,縱廣八萬由旬。大城中宮殿,名曰設摩啻,縱廣一萬由旬。七重欄楯,七重金銀鈴網,七重行樹,莊嚴校飾;七重城壁,皆七寶合成;園池華果,眾鳥和鳴。廣如經說,此不繁錄。」(X88n1645_p0132c05)
【注:行樹】成列之樹林也。 阿彌陀經曰:「七重行樹。」同經通贊疏卷中曰:「七重行樹,七重寶樹,國中行列,常開異華,更無凋變。靈禽上棲,眾遊從故,云七重行樹。」(佛學大辭典)
【注:變青泥於一口】《法苑珠林》:「依正法念經說,修羅衣食自然。冠纓衣服純以七寶,鮮潔同天。所餐飲食隨念而生,悉皆百味與天同等。如大論說,彼之衣食雖復勝人;其若喫時,是則不如人也。謂彼凡所食時,末後一口要變作青泥。亦如龍王雖食百味,末後一口要當變作蝦蟆。是故經說不如人也。」(T53n2122_p0309b27)
【注:聞悅意女言,而遽爾興瞋。共帝釋天戰,而終焉致敗。逃身入藕竅】《法苑珠林》:「阿修羅,納彼女已,… 經八千歲乃生一女。其女顏容端正挺特,天上天下更無有比。… 憍尸迦聞求女為妻,修羅聞喜以女妻之。帝釋立字,號曰悅意;諸天見之歎未曾有。 … 帝釋至歡喜園,共諸婇女入池遊戲。爾時悅意即生嫉妒,遣五夜叉往白父王,今此帝釋不復見寵,與諸婇女自共游戲。父聞此語心生瞋恚,即與四兵往攻帝釋。立大海水、踞須彌山頂,九百九十九手,同時俱作,撼喜見城、搖須彌山,四大海水一時波動。帝釋驚怖靡知所趣。時宮有神,白天王言:莫大驚怖,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,王當誦持,鬼兵自碎。 是時帝釋坐善法堂,燒眾名香,發大誓願: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審實不虛。我持此法,當成佛道,令阿修羅自然退散。作是語時,於虛空中有刀輪,帝釋功德故,自然而下,當阿修羅上。時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盡落,令大海水赤如蚌珠。時阿修羅即便驚怖,遁走無處,入藕絲孔。」(T53n2122_p0310a15)
今則特開勝會。普度迷流。願因佛日之光。來赴檀家之供。
親承法施。豁悟性空。勿眷戀於殘軀。即升騰於樂土。歸命頂禮。常住三寶。
【譯】:於今特為開建殊勝的大齋勝會,平等普度一切迷流中的苦難眾生;恭誠祈願十方所有一切阿修羅眾及諸眷屬,仰承佛陀慈悲德智之光明攝照,共偕來赴施主請供之法會道場。
親承無上勝妙法施,而得豁然領悟真性本空;切莫再眷戀於衰殘變化之軀,當即超升於安樂淨土。謹以至誠懇切之心,歸命頂禮十方法界一切常住三寶。
(※ 主法想諸阿脩羅,親聆開示,頓悟性空,即升樂土,。歸禮三寶,待受妙供。 )
→ ...( 續接 10《第十 行供下堂法事》注釋淺譯 (09) )...
水陸《第十供下堂》
(1) 修改譯文,並加【注:四生五趣】①《楞嚴經貫攝》 如文。
回覆刪除(2)「其女兒「悅意」嫁帝釋為妻後」 改為 「其女兒嫁帝釋為妻後名「悅意」」。